◆ 杨晔
久居南国的人很难感悟到北方之秋的倔强。或许南国依旧春意盎然,北国的秋就已跃跃欲试。这仿佛就是一场阵地战,节令一到,秋如时赴约,但夏不肯善罢甘休,迟迟不肯退让,即使到了秋季,白日里依然燥热得很,于是北方有“秋老虎”一说。或许秋与夏达成一种默契,逐渐早晚是秋天的感觉,白天依然是暖和的。
秋不会总是温婉客气。日子太久,自然按捺不住,它催促夏赶紧离开。于是,早晚的凉气愈发加重,白天也渐渐转凉,随后,凉意更深,早晨起来,看看窗外的树木,一种萧瑟的感觉陡然而生,一夜间,树叶变了颜色。
此时郊游的人并不少于春游,因为北方的秋总是别有一番味道。只见蓝天碧透层林尽染,远山近岭的颜色缤纷起来,绿的,黄的,红的,却又各自深浅不一,还有渐黄渐红的,还有渐黄渐绿的。正如苏轼所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可不是好惹的,说不定某一个晚上,秋就发怒,毫不客气地发出逐夏令。肃杀的感觉顿时让人不寒而栗。仿佛一夜间降温,一切都凝滞了一般。树上的叶子还没有炫够自己的颜色就纷纷飘落。枯叶落在草地上,前几天还是三五片点缀在草地上,一觉醒来就已经是铺天盖地,让人几乎忘记曾经的绿草如茵。偶尔一阵风袭来,叶子随风起舞,踩上去,簌簌作响。
秋终于不再犹豫不决,果敢地占领了阵地。于是更加显得萧条,树枝很快就是一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洒脱模样。人们毫不犹豫地加厚了衣物。
从古至今,每逢秋风叶落,就有很多人莫名地悲秋,于是有了诸多千古名句,感怀“万里悲秋常作客”,感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其实,只要你留意,纵使在寒冬,松叶、柏树叶依然苍翠。它们傲然的样子不会因为夏天而媚态,也不会因为秋冬而折腰。其实,悲秋不是因为秋,而是心中本就有悲,秋季的萧瑟不过是一个托辞。秋字在心头,愁情自生,其实不是秋带来的幽怨,不过是自身感怀的想法罢了。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