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天诚
(上接2023年2月7日第四版)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上午,因为一段时间没有到挂包户家,我专程去了一下我所挂包的王色底组李耀强和蜂从辉家。
我把车子停在村边,便步行前往李耀强家。
盛夏的王色底,阳光火辣,还好到处是核桃树、果树,遮住了部分炽热的阳光。
我所挂钩的两户人家,李耀强家在村中间,蜂从辉家在村尾,我先到了李耀强家。
李耀强,男,62岁,傈僳族,户籍人口4人,因残致贫。记得去年刚进村去他家,占地一亩的院落内到处是未收拾的木柴,凌乱不堪。两个老人在家,一个患风湿病、一个有腿疾;儿子李锋、儿媳蜂茶花,都是30来岁。李锋夫妇原来在家里酿酒、养猪,后来外出打工后,猪圈也就闲置成了杂物房。
我让两位老人把柴禾堆放整齐,他俩表示没有能力,要等儿子回来。我给了他们300元,并告诉他们请人堆放一下,第二天我会来检查。第二天下午我去的时候,木柴已经堆放整齐,俩老没有请人。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一想,就算他们为自己打工也是可以的。
我们进村时,由于村委会正在新建,我们临时租借附近的地方办公。工作队员一起组建了食堂,聘请了村里叫蔡文仙(蜂从辉爱人)的当炊事员,一问才知道是我的挂包户,又兼村委会保洁员。几天后,蔡文仙表示她不会骑摩托车,家离得远,不方便当炊事员。又请了一个建档立卡户,两个月后又辞职了。第三个就是蜂茶花,从外地务工回来后在家,村主任知道后请她来当炊事员,一个月后,她说要外出务工也辞职了。
我见到李锋时,他正在帮人家修水管,人很精干。听说他得过肺炎并反复住了几次院。他做过很多工作,会电工、泥水工,打鱼也很有一套,一年能卖几千块钱。
经过征求村、组的意见,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桂芬帮扶李耀强家,主要帮扶庭院改造。
后来,李耀强家的围墙及大门砖柱已建好,只差安装上大门了。旧猪圈改成了厨房,面积很大。庭院建设已经基本成型。李锋被安排成生态护林员 ,蜂茶花在附近一家餐馆打工,今年全家的收入估计很可观。
看到李耀强家的变化,我心里很高兴。
来到蜂从辉家。庭院不大,整个院落很紧凑,东西收放得非常干净整齐。开展“四美”家庭创建以来,得了好几次“骏马奖”,还评为拉嘎洛村的“最美家庭”。2013年被定为贫困户,2015年脱贫,2017年,因儿子读大学学费较高,又重新被评定为贫困户,2019年,儿子大学毕业,又退出了贫困户行列。现在儿子在昆明当协警,女儿在香格里拉中学读高中,夫妻俩一个是生态护林员,一个是保洁员,收入基本有了保障。
驻村一年多,我总结了一下村里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家庭,都有几个共同点:没有人酗酒,有人务工或家有产业、收入有保障,家有主心骨会计划、能有共同的目标,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这样的家庭有凝聚力,家人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如果有一个在单位工作或至少中专以上毕业的人,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会更好。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