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藏文中学在“组团式”帮扶教师的帮扶下,围绕探寻适性育人路径、赋能学生成长动力做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引导新机制。州藏文中学针对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建立师生结对帮扶机制,由上海帮扶教师示范引领,全校每名党员教师结对4—5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安全教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家校共导等方式,教师下沉一线,用陪伴守护助力学生树立志向、不惧挑战、发现自我、激发潜能。开展远程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名校学生和州藏文中学高三学生定期开展线上辅导,答疑解惑、梳理重点、树立信心;云南师大附中帮扶教师开设英语高考新题型专题讲座,为英语听力薄弱的学生量身定制听力训练课。拓展培养方式,上海帮扶团队倡导教师主动打破学习壁垒,优化育人方式,创新课程设置,将校内活动、社团组建、知识竞赛、创新实践融为一体,拓展学科育人功能,开辟新的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学习组织。州藏文中学成立了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学生社团——戏剧社,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了二等奖;地理组辅导的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地理小博士全国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共 8个奖项。
立足民族团结,创设思政新样态。针对学生由多民族构成的实际,州藏文中学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帮扶团队以身示范,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创设思政教育新样态,模拟政协参政议政活动,激发学生国事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政治认同;以剧本创作展演学“四史”、明事理、增情怀;以沪滇闽藏学生共唱一首歌推动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共情,自觉守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宣传栏等载体,展示和宣传学生“大思政课”优秀作品,形成同伴教育,提升了思政课程教学效果。2023年初,首次参加全国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的州藏文中学学生,以作品《状元实业家张謇》荣获全国二等奖,拿到“青史杯”。
制定教学标准,促进教师快成长。州藏文中学以学定教,开展系列教研。帮扶教师立足素养目标优化教学流程、研究学生评价、加强个性化辅导,开展各类讲座近50次,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制定课堂观察量表,倡导提问情境化、组织活动化、知识结构化,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与激励评价,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组织“同课异构”。帮扶教师向州藏文中学教师开展示范教学,通过移动听评课,引导听课教师将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评促改。在上海帮扶团队的强力带动下,州藏文中学教师立项省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8项,课题立项数量大幅增加,进入名师工作室、州学科核心团队的教师人数均有所增加。2023年,在州级课赛激烈角逐中,州藏文中学教师的课赛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2项。
(中共迪庆州委办公室供稿)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