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民
到黄果树景区旅游,雄奇险峻的大瀑布景观让我由衷赞叹,流连忘返之际,贵州朋友又向我介绍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石头城堡”——布依族村落高荡村,我的心再一次被激荡起来!
汽车在蜿蜒的山间公路行驶,两侧群山滴翠,鸟语花香,当来到一处山崖前时,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巨石砌筑,原木搭建的两层高大山门,山门两侧,石板垒砌的城垛平整如切,于蓝天白云下给人一种古老的质感,这便是“石头城堡”了!
沿着通往城堡的石梯坎拾级而上,耳畔锣鼓喧响,长号声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热情好客的布依族村民以他们特有的礼仪欢迎你。城堡门口,妇女们身着盛装,唱着柔美的敬酒歌,捧一碗碗甘甜的米酒,献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走进山清水秀中高荡村,有如置身古老的天然画卷,又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石器时代,眼前一幢幢石屋石楼,一道道石路石巷,一座座石台石雕石桥石井,无言地诉说着高荡先民的奋斗与创造史。
据朋友介绍,高荡村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相传是朱元璋“调北征南”时的军屯驻地。高荡村民居的主体部分坐落在高山拱卫的洼地间,村子南北两边的峰丛建有防御性的营盘,那里分别挺立着四面有射击孔和瞭望孔的二层石结构建筑,扼守着进出村落的道路,为高荡村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高荡村虽然土地稀少,但山多石优,民众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页岩(薄片状的岩石)依山就势建造房舍,所有房屋都是石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厚石垒砌墙体,薄石片当瓦覆顶做盖, 严丝合缝,隔热驱湿,防风防雨又防火。在村中,还会撞见石人、石马、石牛、石兽、石柱等雕刻。村民们以石为居,更以石为具,家庭生活的碓、磨、钵、槽、臼、缸等等,也均为石制,几代人传承使用,依然如初。
村子内,一座座石板房构成了一条条幽深狭长的石巷,近千年的脚板磨砺,雨水洗刷,巷道已经变得光滑润泽,光影可鉴。村中5道精巧的半圆形石拱院门,形成5个相对独立的小区。热爱美化的村民用陶罐种植各种绿植花卉,吊在墙面,摆上石阶,红花绿草生机盎然,随风摇曳,点缀着石墙白壁,相得益彰。
绿水潺潺的梭啰河是高荡村的母亲河,乳汁般自峡谷中缓缓而来,千百年来,滋润着高荡村的万千生灵。河上那座明代三孔石拱桥,至今屹立如初,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头立有一道清朝的护桥碑,模糊的字迹诉说着久远历史。依河而建的水碾、水磨、水车等古老用具,静静地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的过往和生生不息的华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平淡恬静的高荡村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树荫下的石凳上,摇扇纳凉的老人们告诉我,高荡村的石屋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墙面灰度越大,表面越光滑,建筑年代就越为久远。放眼望去,阳光下的高荡村银光闪烁,悦人眼目,给人一种极为古老厚重的沧桑之美感。
夜幕降临,高荡村燃起熊熊篝火,开启了狂欢模式,盛装的布族男女,邀我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唱起古老的歌谣,欢快地舞蹈,热情的氛围感染了群山,感染了河水,以至天上的星星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高荡村,这个浸润在岁月长河里的“石头城堡”,犹如一部古书,向世人展开了它神秘的页码,独特的历史,厚重的过往,让亲近它的人用心品读,啧啧称赞!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