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亲尝藏家酥油茶

钱国宏

酥油茶是西藏的第一饮品。到西藏不喝酥油茶,如同到北京不吃烤鸭、到西安不尝羊肉泡馍一样令人遗憾。所以入藏第一天的晚上,我便溜达到街边的一家藏族人开的格桑花茶馆中,品尝闻名遐迩的酥油茶。店主扎西是位中年藏族人。我落座后,他熟练地拎过一个磨得锃亮的铜茶壶,给我斟上一杯淡黄色的饮料,上面飘着少许油花。扎西说,这便是酥油茶。

我小心翼翼地呷一口,感觉滚烫中有股浓浓的奶膻味,而且有些咸。虽然第一口喝下去有些难咽,但经过舌尖味蕾的迅速“磨合”,第二口便喝得“顺溜”多了。

吃着盘中的奶酪和糌粑,喝着香喷喷的酥油茶,打量着室内的藏式装潢,我心里有些受宠若惊和美滋滋的。

酥油茶是藏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一日三餐,主食可以不吃,但酥油茶必须得喝。可见酥油茶在藏族人眼中地位之高。

制作酥油茶分两个步骤:一是熬茶,二是打茶。

熬茶就是把砖茶或沱茶放入清水中,架火,煮成茶汁,然后把浓浓的茶汁滤到茶罐里。

打茶就是从茶罐里倒出一些茶汁,添入适量开水和少许盐,倒入专门的茶桶——“董莫”中,加入酥油,再用“甲洛”(类似内地打酱的“木扒”)上下提放,打制数十下,待茶水与酥油融合后,倒进茶壶里,烧热煮沸,便成了酥油茶。喝时,只需从茶壶里倒入杯、碗中就可以了。

酥油,藏语称为“玛尔”,是直接从牛奶和羊奶中提炼出来的。提炼的方法很简单却很累人:把新鲜的牛奶和羊奶倒入一个特制的大圆木桶里(藏语称为“雪董”),然后用“甲洛”一提一放上下搅拌,一般需搅拌数百次甚至上千次,才可使水乳分离。待木桶表面漂浮着淡黄色的脂肪质时,用手捞出放进清水盆中,冷却后,脂肪质就变成了硬块的酥油。用新鲜酥油做出来的酥油茶浓香扑鼻,味道醇厚。就着糕点喝酥油茶,是藏族人招待贵客的一种礼节。

虽然藏族人家中都有一个大茶壶装着酥油茶,但这茶却不能煮沸,煮沸的酥油茶味道就打折扣了。

我在林芝地区的藏族人家中亲眼目睹过煮酥油茶的场景,感觉一招一式都那么娴熟、优美且有条不紊,总觉得那是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展示,举手投足之间,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在大昭寺附近的雪域餐厅和蒲巴仓餐厅吃饭时,我也曾多次喝过酥油茶,每次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谓回味犹香。尤其是在去纳木措的路上,途经狂风呼啸、空气稀薄的阿拉根山口时,我们居然也喝到了路边一位藏族人用暖瓶带来的酥油茶。温热的茶水入肚,我感觉整个山口都暖了……

据导游介绍,酥油茶是西藏人民引以为豪的一大发明,对藏族饮食结构的改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酥油茶富有营养,酥油脂肪含量高,在人体内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抵御严寒;而茶叶中的茶碱等又具有健胃生津、消食解腻的作用,极适合以肉奶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为主要食物的人用以改善饮食结构。因此,酥油茶才被藏族人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煮食”。

在西藏,喝酥油茶是有“规矩”的。在西藏民俗第一村做客时,我就亲眼目睹了饮酥油茶的“规矩”——

客人在客厅的藏式方桌边坐定后,主人拿过一只木碗放到客人面前。主人提起酥油茶壶,摇几下,然后给客人斟满。刚倒好的酥油茶,客人若马上喝就失礼了。客人必须先与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壶来到客人面前时,客人才可以端起木碗,用无名指蘸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灵。而后,在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水表面的油花吹开吹散,然后才可以呷上一口,并要大加赞美:“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都分不开!”呷一口,便要把茶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客人再呷。如此往复。客人要离开时,要连喝几口碗中的茶,这样才显得尊重;但千万不能喝干,要留下点“福根”,这样才显得有礼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4-12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3387.html 1 亲尝藏家酥油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