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守望乡愁

——读洪耀辉散文集《北纬30度》有感

殷著虹

我不知道洪耀辉为何用“北纬30度”作为他文集的书名?但我知道,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美国的百慕大三角、埃及的金字塔都位于北纬30度上,美丽的香格里拉也是,或许洪耀辉就是想通过这一核心地理意象,表明香格里拉的神奇和美丽,所以他一直锲而不舍地寻觅和守望香格里拉的乡愁记忆。

洪耀辉是我州本土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多年来,他在州内外诸多文学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作品,创作是很勤奋的,成效也很不错,他的文章具备独特的美学风格。

对于乡愁记忆,我和洪耀辉是一样的,似乎一直在寻觅和守望,却又一直没有一个心仪的结果。我从《北纬30度》一书中感觉到他对乡愁的理解,一直“用微弱的亮光去抚慰那些默默前行的背影”。在他心目中“山是故乡的脊梁,树是故乡的灵魂,祖祖辈辈栖居在这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喂养了故乡人几千年的文明灿烂,还有世世代代的人在生息繁衍。那是希望的种粒、血脉的根,没有山就没有树,没有树就失去了生命的原色。”这就是洪耀辉对乡愁的切身感受,也正是这份乡愁,让他集中笔力铺叙和坚持不懈地追寻。

我们大可不必探究乡愁为何物?但还是有必要弄清我们的乡愁究竟在何处?洪耀辉的乡愁就是《北纬30度》所要表达的香格里拉情怀,更多地存留在他的字里行间。作为读者,我很欣喜有些乡愁在他的笔下得以保存,因为那是我们无法触摸的至深表达。为了留住乡愁、守望乡愁,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和文字去描写“山川风物”“诗意家园”“天籁妙音”“流金岁月”“秘境天韵”篇章,使我们通过阅读能记住乡愁、感悟乡愁。《北纬30度》一书描绘的秀美山川、悠扬山歌和美好家园揭示了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了我们共同的乡愁情怀,表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香格里拉经历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浓郁的情感如同河流一样流淌,《北纬30度》的篇章结构是洪耀辉追求艺术的生命所在。在他走过的每一个村落和地方,我看到了真正的乡愁。作者的笔下,每个村落显现出不一样的美好,让读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信念追求,从而和他一起分享乡愁记忆。“在我目光所企及的地方,多少年来择水而居的农牧人家,就如今天早晨一样,袅袅的炊烟一家比一家早,甚至是不约而同形成的定律,让屋顶上的风马旗吟诵着经年的沧桑轮回、富裕安康、牛羊肥壮。”也正是“从洋诺河畔到建塘坝子,盛世祥瑞的金太阳照亮了雪山草原,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正在演绎着一幕幕经典。”字里行间可以见得,乡愁让作者怦然心动,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觅和守望乡愁之路。

“说独克宗古老,是因为这座昔日的茶马古道重镇,收藏了1300多年时光雕刻的历史沧桑痕迹;说独克宗真实,是因为独克宗古城的朽败是事实,但它很真,所以很美;说独克宗活着,是因为它属于普通百姓,是一个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城,人们在古城里生活、工作,生生不息。”书中涉及乡愁记忆的篇目很多,让我更理解这位作者的情怀和眷恋。那魂牵梦绕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朝一夕,便是他笔下复原的山水田园和风光四季。其实这也是他爱岗敬业的本分和他投笔写作的赤子情怀。

作品的思想深度是靠文学形象表达的,是靠情感深度来衡量的。洪耀辉的散文具有诗的单纯和质感,常常截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段,以此显示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使人深切地感受到隐隐脉动的时代气息。诚然,没有真实的情感,就写不成好文章。《北纬30度》流露出一种委婉清越的抒情韵味,显现出作者奋笔疾书的初心。

散文的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内容也可以有各种表达,但要达到自然而隽永、朴质而优美,归根结底要把情感、语言、事物有机地聚合。《北纬30度》在抉择寻觅和守望乡愁中,用独特巧妙的手法给不同的情感找到了共同的归宿,如同与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有一条,那就是始终如一、念念不忘的文学之路。

(供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7-16 ——读洪耀辉散文集《北纬30度》有感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248.html 1 守望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