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再 听 阿 佤 唱 新 歌

李跃平

春日的阳光洒在司莫拉佤族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和妻子驱车前来,怀揣着对这片神秘土地的好奇与向往。道路两旁,山水相映,田野里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生机勃勃。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已置身于这个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世外桃源。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距腾冲市区13公里。这里是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里春有鸟语花香,夏是绿意盎然,秋有稻谷金黄,冬时粉妆玉砌,像一幅江南水墨画。

走进村庄,参天古榕树掩映下,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花香。那天,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司莫拉两周年的纪念日,村庄里响起了熟悉的旋律——《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都耳熟能详,在此时此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颂歌,更是对党的感恩之情的深情表达。

腾冲佤族,亦称“守土人”,是腾冲的土著居民之一,远古佤山的原始气息非常浓厚。村民们身着民族服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佤族儿女能歌善舞,著名的“甩发舞”,神圣的“木鼓舞”,舞风古朴粗犷、热情奔放,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以艺术的方式呈现村居文化和生产生活,渐渐融入到司莫拉村民的寻常生活里。我望着“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红标语,妻子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舞蹈行列。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过去村民们的日子并不富裕。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走进腾冲市清水乡(现为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今天的司莫拉佤族村破茧成蝶,摆脱了贫困的束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寨子。

当地党委、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的日子已成为历史。通过整合民族文化示范村、美丽乡村等项目,新建了陈列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产业,司莫拉佤族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民俗风情。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也日益增强。司莫拉幸福的日子也一天一个样,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打卡寻幽。

司莫拉佤族村的变化不断地诠释着当地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同时为乡村振兴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来到摆放着木鼓的陈列馆,与村民聊起司莫拉佤族村近些年的变化,我分明看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已成为“司莫拉”三个字的最好注释。行走在司莫拉的街头巷尾,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和谐。古老的榕树群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变迁。那悠扬的《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穿越时空的隧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回荡着、激荡着。

人勤春来早,司莫拉的春天已经来临,它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行走在幸福的司莫拉,人气满满,重获生机。司莫拉的春天已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悄悄来临。我们期待着这片土地上的佤族人民能够继续唱响幸福的歌谣,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8-0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596.html 1 再 听 阿 佤 唱 新 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