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上接第一版) 《香格里拉的松茸“猎人”》

通常,松茸生长在海拔2000至4000米的高原上。从孢子生长为一颗合格的松茸童茸,需要3至5年。这意味着,当人们能够看到地面上的松茸时,它已在地下默默生长了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如果养分不足,雨水和光照不足,三分之一的松茸会被淘汰。剩下的松茸如果遭遇连续3天以上土壤温度高于23摄氏度,也会停止生长。

就算躲过“天灾”,半数的松茸还要面临虫子的啃噬。翁水村人说海拔越高,虫子越少,松茸的质量越好,具体表现为“同样大小的松茸,海拔高的比海拔低的要重很多”。

捡拾松茸的活动延续至今。格勒益西说,翁水村有60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其中一半以上都有松茸生长。他没有评估过每座山上松茸的产值,但他估算,全村90%的经济来源是松茸。

格勒益西深知松茸珍贵,每年松茸采摘季节,他会多次挨家挨户告诉村民要保护好松茸的生长环境,不要乱砍伐树木,也不要采摘童茸。他的开场白通常是:“在松茸出土前,它已经生长了五六年时间了,多么漫长,多不容易呀!”

2008年以后,松茸生意从出口向国内市场转移。现在,在云南最大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香格里拉的松茸是最昂贵的野生菌之一。品相好的松茸,湿润、壮硕,有成年人手掌那么长,一斤价格从1000元到1500元不等。

竞价排名不能让老乡失望

正值松茸季,每天下午3点,翁水村才开始活跃。

这个小村庄海拔3100米,举目是色彩饱和的蓝天、白云和大片森林,四周被山林环绕,翁水河从中湍急而过。早年,村庄背靠大山临河而建,后来为了防范山体滑坡的风险,村民被重新安置,盖起四四方方的小房子,种起了一块块青稞田。

中午阳光猛烈,村中心的超市老板坐在火炉前打盹。但下午3点一到,街上人开始多了起来,各个组的村民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离家最近的交易中心。他们身后都背着一个大布包,围坐在桌前,有些则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待。大家熟络地按照年龄聚集,互相交流着当天的“收成”。

8月上旬的一天,翁水昌贡村民小组交易中心闹哄哄围满了人。三点半左右,老板们出现了。他们将皮卡车停在门口,车厢里装满了迷彩防水帆布盖着的超大塑料空筐。

格勒益西将老板们请进屋坐下,今年33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翁水人,说话时眼神真诚。在交易之前,他起身用藏语欢迎老板们到来,随后,他说今年松茸的产量高于往年,但为了可持续性,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不要采摘松茸童茸,不要采摘开伞过熟的松茸。

去年7月,在香格里拉第二届“松茸节”上,当地发布了国内首部以“松茸”为主题的行业白皮书《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白皮书里提及,要在香格里拉建立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白皮书还确定了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优先区域,其中翁水村所在的格咱乡是保护优先区域中的先行示范区。

格勒益西讲完话坐定,昌贡村民小组组长抽出6张数字不同的扑克牌,打乱顺序后反扣在桌上。收购商各自上前抽牌后,村民们马上围了上来,报价开始了。

抽到大数字的收购商最先报价,从大到小依次竞价,差价得是5的倍数。

竞价过程非常快速,每天交易一般会去6个老板,过程不超过5分钟。

念扎拿到方块6,一个比较中间的数字。拿到数字10的老板最先开始以公斤报价:160元。周围人纷纷鼓掌。气氛很重要,鼓舞人心的掌声、赞许的目光,还有不想在父老乡亲面前丢脸的心态,很容易让老板们投入这场竞价之中。

160元,已经是目前很高的收购价格了。7月下旬松茸季开始,最初收购价每公斤300元,但每天都在降。念扎想不如今天算了,一会儿去别的村民小组看看。但昌贡村民小组的乡亲都是看着他长大的,他们还会将每天采摘的松茸,表面擦得干干净净,保持松茸独特的香气,质量是村里最好的。

当组主任念到“6”时,念扎举手加了10元,又是一阵欢呼和掌声。最后,翁水村昌贡村民小组交易价格定格在每公斤170元。

剩下的就是按照门牌号收购各家松茸。每家每户从鼓鼓囊囊的背包中小心翼翼地掏出装满松茸的塑料袋,轻轻放在秤上,一手交现金一手交货。

拿到现金的满足直观而扎实,谁当天松茸找得多,谁就是家里的功臣。等在家里的小辈已经早早烧好火炉,做好饭菜。下山后,松茸“猎人”换上舒服的棉拖鞋,围着火炉,边取暖边吃热饭,佐着酥油茶,老人还会吸一口鼻烟。

有一种养育叫松茸

大约从2019年开始,翁水村松茸生意的重心变成国内市场。余浩去年第一次来到这里。他在拼多多开了一家店铺卖松茸,听说翁水村松茸品质好,便跋山涉水而来。当时因为修路,从香格里拉到翁水村开车要5个小时。

也是在去年,余浩第一次参加了翁水村的竞价。其他老板都是在外闯荡的本村人,只有余浩是“客场作战”。为了赢取村民的信任,余浩承诺用240元每公斤的价格收购松茸,比其他人的报价高了整整50元。

念扎很欣赏余浩的魄力,因为收购来的松茸按照大小分不同级别,级别低的松茸价格可能还卖不到收购价。念扎觉得,余浩可以让更多人吃到翁水村的松茸。翁水村只有保证品质,才能吸引更多的老板。

近年来,松茸的神秘与鲜美,正不断通过互联网传播。在很多图片下方有人苦苦发问,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味道?而农村电商的普及,让人可以尝鲜,可以解惑,可以在下班路上顺手取回一大包高山馈赠的新鲜松茸,然后发出啧啧赞叹。

去年的松茸季,余浩的拼多多店铺每天能发出200多单松茸,高峰期能达到500单。他还为平台的其他松茸店铺开展代发业务。今年,余浩将翁水村的松茸介绍给了更多拼多多店铺老板。他们和念扎合作,在8月上旬,每天从翁水村收购的松茸达到了200公斤左右。

因此,格勒益西看到了更多希望:“外界的老板直接来到翁水村,其实对村民的收入是更有好处的。”

货源、物流和运营,农产品上行的这三驾马车,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普及,物流已不是障碍,而拼多多等平台的出现,运营的门槛和难度也不断降低,于是,老板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源头好货的开发和把关上。谁能够掌握源源不断的优质货源,平台的补贴扶持资源就会向谁倾斜,然后沿着这个通道流向消费者与农户。

次成说,每年松茸换的钱,可以支持女儿次里央宗在香格里拉市每年三四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今年18岁的次里央宗将要去昆明读大学。

采摘松茸危险而辛苦,像次里央宗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已经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了。但次里央宗又同样庆幸感恩家乡有松茸,她也因此受益。未来她想留在香格里拉市工作,但转念一想,“就算回到家乡,我还能靠松茸养活自己呀。”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如果我恋爱了,也许我还会把‘秘密基地’告诉那个他。”

(载《云南日报》2024年8月22日第8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8-26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997.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