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人生的缝隙 (外一篇)

和智楣

有一年冬天,我独自在异乡高原小镇的山间小舍暂住。到了冬至,一场绵延的小雪过后,小舍四周一片萧瑟暗淡。院子里曾经绿意葱茏的小花小草,全都没了踪迹,裸露出深褐色的泥地。

高原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偶尔有事离开房间到院子,我总是裹着厚厚的外套,穿上棉拖鞋。只有一次,出门太过匆忙,我披上外套,穿了双凉拖鞋就跑到院子里。待急急返回时,几乎冻僵的脚趾却意外碰触到一簇小草。漆黑的夜色中,看不清小草的模样,但那种柔软的触及,却让我不禁心头一暖。

清晨醒来,因为惦记着昨夜的那抹暖意,我立马到院子寻找,最终在一块水泥地的伸缩缝隙里,发现几缕深绿色的叶片。那是一簇小小的杂草,想来是因为生长在缝隙中,水泥地白天吸收了阳光的热气,夜里再传递给它,所以它才躲过了夜里的寒气,也没有被前几日的风雪所摧残。

我被这簇小草的顽强求生欲所感动,惊叹于生命成长的奇迹,不由得想起苏轼的短文《别石塔》:“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见一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没有缝隙的石塔,看似完美,但不能让蝼蚁在中生存,是缺憾。只有给微小生命以生存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完美。

为防止热胀冷缩,水泥地被切开的缝隙,虽然看上去不完美,却给了这簇小草一个微小的生存空间,让它在这个冬日萧条的小院里,不屈地释放着旺盛的生命力,无声却又磅礴地投向独自身处异乡的我,展现出生命的另一种完美,努力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启发着我、感动着我,给予我勇气,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

事实上,世间的人与事大多如此,完美只是一种愿望,而不完美却是人生的常态。还是苏轼,他年少得志,却数次被贬流放,一生饱受磨难,但总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寻找到乐观豁达的状态,从容面对命运的挑战和考验。苏轼晚年写过这样一首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人生不完美的缝隙中,他选择了与命运和解,与自己和解,最终走出困顿,让生命重新焕发出特别的光彩。

是啊,人生不可能完美得严丝合缝,有点缝隙才能让阳光和雨露渗透进来,让生命的种子落进来,一点点萌动发芽,抽枝长叶,开出美丽的花朵。只要奋力坚持,一心向阳,即使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也能在人生缝隙里看到光亮,看到希望,照亮自己的人生,呈现出生命最强的色彩。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9-02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6752.html 1 人生的缝隙 (外一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