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加林
女儿考上大学是我们家的大喜事,也是我们家族的大喜事。因为在我们这个家族中,女儿是唯一一个本科生。
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都是我接送的。去苏南上大学,是孩子的愿望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们和女儿一同走过了十八载的读书光阴。这其中的苦和泪、忧和喜,在查到录取信息那一天因圆梦而如释重负,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放下来了。
当大红色的邮件载着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悄然而至,喜悦油然而生,虽略有遗憾,但总算是有惊无险,孩子终于成功考上了。
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母女俩就忙碌了起来,上超市、逛网店,今天买这、明天买那,只要是有需要的,都一股脑儿地买。
开学了,我们打点好行装,大大小小十六个包裹,我们驾车来到小区西门简单吃点早餐便从泗洪启程,向常州进发。坐在车里的女儿看着外面熟悉的环境一闪而过,欲言又止,随后陷入沉默。
心随车行,怀着美好的憧憬,按照孩子舅舅发来的定位,一路跟随导航前行,三个小时后来到了女儿要上大学的城市。
远路赶早集,我们是提前一天到的,女儿及时与学姐联系,看看能否提前去把床铺打扫安顿好,被告知可以后,我们驾车来到学校。老校区彩旗招展,人头攒动,长长的红色新生通道一字排开。迎新现场,身穿红色马甲的学长、学姐热情满满。一句爽朗的“我帮你”,扛起装满爱的行李箱,一声“让我来”,贴心送进宿舍,呈现出满满的安全感。各院系的学长、学姐高举指示牌,来回穿梭,引领着新生去完成报到的全部流程。原以为报到很烦琐,不料想,10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所有报到手续,拿到了宿舍房号,热情的志愿者们提行李的提行李、拿包的拿包,引领着女儿向宿舍走去。
女生宿舍不让男生进入,六人一间宿舍,我们第一个到达,孩子妈妈足足打扫了一上午。
女儿宿舍的六个人,一个来自黑龙江,两个来自广西,一个来自安徽,两个来自江苏。
金秋时节,青春翻涌,灼灼芳华,与“新”同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们怀揣着热情与理想将在常州工学院开启人生的新征程。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常工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持续培育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特色”,整体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大学,对于女儿来说,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新征程的开始。18岁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到几百里之外完成学业、增长知识,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
原计划报到完、安顿好我们就返回,由于孩子舅舅一大家人的盛情挽留,我们在常州玩了三天。第三天中午,我们返程,把女儿留在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也就从那一刻起,我们这个家庭里,多了一座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城市。
女儿自小没离开我们,也没单独外出过。孩子妈妈就千叮咛万嘱咐,感觉要说的话总是说不完。在返回途中,孩子妈妈没有说一句话,我知道,她一直在挂念最心疼的女儿。
当初填报志愿时,我们首选常州的原因是孩子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还有大姨他们都居住在常州,距离学校就几里路程,这样孩子在那里也有照应。
美丽的常工院,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坚信,通过未来四年的拼搏和奋进,女儿一定会积极学习,将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常工院的发展脉络中,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亲爱的女儿,老爸相信你的能力和品格,大学四年后,必将会完成你人生的蜕变。相信你从此以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扬鞭奋蹄,把梦想变成现实。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