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秋日里金灿灿的风景

王颖

又到天高云淡的秋季了,富饶慷慨的黑土地再次奉献出一幅幅带着重量、声音、色彩的立体画卷。如果秋季你来东北平原,一定不要错过黑土地上长出来的金色的稻田画。

去年9月初,我和先生受同学艳华之邀,来到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江湾乡。

记得那天是9月8日,我们来到了艳华的家。当我们走进她家的院子,她的大园子和房子用乡间别墅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只是园子里除了种花、种菜占了一块线形地,余下的一大片地竟然种上了水稻。

走进她家的屋里,我夸赞她的客厅时尚大气,她领着我各个房间看了一遍,有上下水的厨房及带浴室的卫生间,装修得一点不比城里差。

我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水稻,兴奋点在水稻,所以,只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就出了屋,来到了她家的园子。我用手机不停地拍水稻。

艳华看我对水稻这样感兴趣,就说,这里多大面积呀,走,我领你去稻田看看。坐上艳华家的小汽车,10多分钟,就来到了嫩江国坝江湾段附近。

当车停下来,我的眼睛亮了,一片耀眼的金黄呈现在面前。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过稻田,以为那是效果图,现在,实实在在的稻田就在眼前,比电视里还好看。

这么鲜亮大片的金黄色让我兴奋。我边走边看边拍。艳华看见我余兴未尽的表情说,走,我再领你们去看一片更大的稻田。我们上了车,沿着国坝旁边的路慢慢地开着,所过之处还是大坝、水沟、一块接一块的稻田。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下来,艳华对我说:“再往前开不了,这有横的水沟,只能步行。”“挖这些沟做什么用?”“旱时,引嫩江水灌溉稻田,涝的时候,从田里向外排水。这是大沟,每家的稻田里还有小沟,与这些大沟相通,大沟是通到嫩江的。”

当我们沿着土路走到了一大片稻田地头时,艳华说:“这就是农大毕业生陈春光的稻田,他辞去了公务员工作,回乡和父亲一起种地,做了种植水稻的新式农民。”“哇!好大一片呢!”我被这连成片的金色稻田震撼了,九月的稻田黄得这样惊艳。

我边往里走边问艳华:“陈春光这么多稻田,承担了不少风险吧?”“没事,一是有政府扶持,你看他地里的水泥排水沟是政府扶持修的;二是他有技术,农大毕业的,并且,他的稻田都在国坝保护范围内,即使嫩江涨水也淹不到他的稻田,旱了,还可以引嫩江水来浇灌,涝了,可以向嫩江里排水。”

就在艳华和我聊天的时候,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三十多岁的男人过来了,艳华告诉我:这个就是稻田的主人陈春光。

穿着靴子的陈春光把摩托车停了下来,与艳华打着招呼,也和我们聊天。他说:“巡视稻田只能骑摩托,开车是进不来的。”我问他:“这儿从什么时候开始种稻子了?原来不都种玉米吗?”“从1998年大洪水后,政府就开始动员农民改旱田为水田了,实践证明,这地适合种水稻。”他指着阳光下波光闪闪的嫩江说:“咱这里可称得上是塞北江南了,名副其实的金银宝地。”

我看着这金色的稻田,望着远方银白色的嫩江水,再看艳华和陈春光,在这样有文化的回乡农民身上,我看到农村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黑土地上的希望,是他们又为黑土地增添了一道金灿灿的风景!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9-3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6639.html 1 秋日里金灿灿的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