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辉
(上接2024年9月24日第4版)
三、峡谷回声
通天峡
南喀卓绒峡谷为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一大支峡,“南喀”意为天界,“卓绒”意为被流水切割而成的深峡,“南喀卓绒”即通天峡。说南喀卓绒通天是因为这一深峡直通香格里拉市最高峰——金字塔般的巴拉格宗冰峰。它是由巴拉格宗冰川雪水融化形成的河流沿地层断裂缝经过千百万年冲刷切割而成的,因而,人们称此冰川河水为南喀拉曲——天河神水。
南喀卓绒深谷从谷底至峡顶长约4000米,峡谷呈U字形,对面两山体距离相近;两边悬崖绝壁成垂帘状,高达千米。因峡谷太深太窄而谷底显得阴森郁暗,犹如行进在地下炼狱的魔道中;从谷底仰望,两边悬崖撑着一线天。
以南喀卓绒入口为起点,近两千米长的峡段是最险峻的地段,谷之幽深犹如刚裂开的山体。雨季谷底,冰川的融水与崖壁的雨水相混,宛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撞击崖壁的水声震耳欲聋。
在谷底转弯处,岩壁被流水修饰得光滑凹陷,让人叹为观止。最为奇巧的是在不到两千米的谷段内竟有三处垂直跌水,形成高达60米以上的谷中瀑布,远远望去,从天而降的水帘在阳光下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千丝万缕像金针银线,昼夜编织着大自然最美的壮锦,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番景致,恰似天上人间换了容颜,十分壮观。而正是这些跌水岩,使人攀不上去,下不了底。据当地老人说,因无路可以进出,历史上从未有人到过谷底。岩羊和雪羊一旦失足掉进这深渊,就再也别想逃生。正如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写的一般,掉进断肠崖等谷中的人就无法再出来了。很多人说,这只不过是小说的构思而已,哪有这种出不来的峡谷,就算两岸绝壁无法攀缘,还有两边山口可以进出嘛。然而,当进入到南喀卓绒峡谷时,你会觉得它是金庸笔下的绝谷在现实中的展现,原来天底下真有这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万丈深渊。
在南喀卓绒峡谷入口不远的南面绝壁上,有四株直立挺拔的山棕榈,高约10米。人们说,这是把守通天之门的“四大金刚”。
在通天峡的入口,有一处叫“得经卡”(藏语意为过去马帮休息地)的小岩洞,整个岩体已经被火熏得乌黑。据说,过去马帮队经年往返在峡谷之间,累了就在此地搭建天然帐篷,遮风避雨,烧火做饭,时过境迁,马帮的铃声似乎还在萦绕回旋,见证着岁月的痕迹。延伸进峡谷700米处共有666级台阶,走走停停,两旁长满了各种药材,俯首之处,满地都是雪山融水冲刷的砂岩石,年复一年的流水和山雨,把它们洗濯得油光可鉴、折射出迷人的光彩,那应该是岁月深处最深的记忆了。
棕榈峡
棕榈峡在雪域高原听起来,似乎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物种的起源和造山运动,造就了这里别样的景致与美丽,因峡谷里长有许多山棕榈而被称为“达拉绒”,意为“有棕榈树的峡谷”。
峡口犹如一道大门,两边绝壁高耸。原来进“门”后走过一个S形深谷,便要爬上陡峭的山崖,攀过“鸡冠子”山,翻过一个高高的独木梯,才可到达棕榈峡的第二个入口。现在已在这山崖上修建了天梯般的栈道,可以轻松地顺栈道直接爬上这跌水岩头到达第二个入口。
这里峡谷幽深,抬头一线天,四周有叶形宽大的山棕榈,高只有两三米;在绝壁上生长着的那些棕榈树,高可达十米左右,有的形如一盏路灯,孤单而立;有的贴壁而生,形如父子;有的相依相偎,如同情侣。在悬崖绝壁上还可看到一片面积5亩左右的山棕榈林,高达十余米,直立挺拔,扇叶翠绿,青藤缠绕,宛若进入热带雨林。
很多生物学专家认为,云南的棕榈多为人工栽培,野生的山棕榈只有在云南气候炎热的德宏州和怒江州贡山县海拔1990米以下的地带才有分布,在金沙江以北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原本是不可能有其踪迹的。然而,巴拉格宗景区分布的大面积野生山棕榈林,打破了人们的惯性认知。为什么地属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悬崖绝壁上,会有热带和亚热带原生态的野棕榈树分布?而且整个迪庆只限于巴拉格宗景区?一直以来,这让人们迷惑不解,探寻者的脚步一刻也从未停止。
在棕榈峡,除了稀有罕见的棕榈树,悬崖峭壁上形神迥异、惟妙惟肖的造型更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千年寿龟巨石”冥冥中静卧了千万年,它像雪山吹拂的灵息,让自然的一切静养在和煦的春光里;“达摩祖师修行佛洞”与山岩融为一体,他静闭双目,口诵真言,长袖飘逸,胡须雪白,俯瞰着人世间的否极泰来;一只“搁浅的鱼”似乎没有逃脱亿万年前盘古开天辟地的裂变,感觉只要它一闭眼,就会出现万千变幻;而岩壁上一对悄悄私语的侧脸男女,似乎在深情地拥吻在一起,他们可能就是传说中斯那多吉和仁称拉姆的化身,朝看晨曦,晚望流霞,男耕女织,终年厮守,用生命的律动唱着千年的情歌。到达休息点,仰天上望,蓝天一下子变成了月亮形的山谷,天晴的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蓝月亮!此时,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唱起那首歌——《巴拉格宗》!
峡谷漂流
走出峡谷,来一回原生态漂流,那些恬静与美好,一下子涌上心头。
抬头仰望,两翼群峰直通天际,悬崖峭壁直劈江中;两翼山体似画中的仙山神域,清香木、高山栎、藏柏和云冷杉等乔灌木构成的植被葱茏翠绿,点缀山崖,飘逸的云雾缭绕其间;望脚下,江水奔流,绿波拍岸,水声相伴,宛如微波仙子和侠客在水面上凌波微步,又似飞龙乘云、腾蛇游雾。
峡谷景观植被保存完好,每个象形岩,每处河滩溶洞,都会引人浮想联翩,如梦如幻。据巴拉村的老人说,很早以前,在这河两边的悬崖石洞里边住着水精灵,经常化身为英俊的男子出来招引过路的姑娘。巴拉村曾有三位到崖咱放牛的姑娘,跟着精灵,飘到洞穴听故事,由于精灵讲的故事太引人入胜,三个姑娘忘了回家。后来人们只在河边找到她们的衣物,但当人们用手触及之时,衣物便化成灰烬。传说石洞上方不远处的河滩上还有个金刚状的大石头,那是水精灵的宝石。
听着这样灵怪故事,一颗心被青山绿水陶醉了,宁愿随着清澈的河流,把梦带向远方!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