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鲁茸取扎:扎根雪域高原的“雄鹰警察”

他是扎根高原的“雪山雄鹰”,他是冲锋陷阵的“特警标兵”,他是守护群众的“贴心所长”;从硬核特警到社区民警,从海拔2180米到5050米,无论岁月变迁,始终坚守初心,守护一方平安。他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公安局东旺派出所所长——鲁茸取扎。

“向寒迁徙”的守山人

“开在身边”的派出所

“东旺”藏语译为“地下有宝藏”,位于香格里拉市东北部,条件艰苦。每年4至9月,虫草、松茸季来临,村民会“迁徙式”上山采挖,平时人迹罕至的冰雪大地竟变得热闹非凡。

2022年,鲁茸取扎来到东旺派出所工作。为确保村民平安度过采挖季,鲁茸取扎带领战友与群众同步“迁徙”上山,开展“伴随式”驻山执勤,把服务送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派出所就像开在“家门口”一样。

他们每天要在山顶雪线徒步巡逻10多公里,开展紧急救助、交通保障、纠纷调解服务,大半年时间,他们都要同风雪相伴、与万物争氧,齐腰雪地中“打滚巡逻”、苍茫皑皑里“融雪煮饭”、啃着冻硬的糌粑“垫吧充饥”。长期高海拔工作,会导致高原反应、高血压、紫外线过敏、肺气肿等症状。一次,鲁茸取扎因为搬运物资、传达信息,连续折返翻山,高强度运动导致他严重高反、浑身发紫、倒地不起,经战友们及时运送下山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

鲁茸取扎连续多年开展采挖季执勤工作,雪山徒步巡逻里程达310余公里,开展送医、帮群众寻找走失家畜、救援抛锚车辆等服务工作120余次,进行安全普法宣传280余次,实现了辖区无重大矛盾纠纷,虫草松茸交易诈骗“零发案”。

“土到掉渣”的守路人

“转危为安”的天堑道

鲁茸取扎回忆:“第一次来东旺,脚下江水滚滚、空中热浪滚滚、头顶落石滚滚,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嗓眼跳……”

近年来,区域旅游走红,自驾滇川通道人数增多,但因路况不熟,游客被困警情攀升,“守路”也成了派出所一项重要工作。辖区夏季洪涝、滚石、山体滑坡灾害隐患大,可能发生交通中断、人员伤亡事故,民警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灾区转移群众、清理落石、运送物资,几趟下来,眼耳口鼻里全是泥沙,浑身都“土到掉渣”。

进入冬季,寒潮暴雪登场,道路湿滑结冰,事故隐患剧增,派出所又干起了抗冰保通、疏导劝返、转运游客等“苦差事”,不觉间他们的雷锋帽、警服将被冰雪“围剿”,成了一座座“冰雕雪警”……

2023年12月18日凌晨,气温-16℃,3名游客被困在海拔4500米的大雪山路段,时刻面临失温风险。鲁茸取扎带队携大衣、食物、铁锹、牵引绳驱车赶往救援。途中警车多次打滑,有坠崖风险,民警边自救边前进。到现场后他立即将大衣和食物分发给群众,经4个多小时的挖雪、推车,全员平安获救。“风雪中,多亏了有你们!不然我们就完了!”临别之际,游客拉着鲁茸取扎的手,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到东旺工作至今,鲁茸取扎完成应急救援工作40多次,救出群众60余人,收到锦旗11面,常态化开展道路隐患排查及交通安全提示,实现较大交通事故“零发生”,将这段“悬崖危路”守成了“平安天路”。

随叫随到的“暖心阿吾”

力挽狂澜的“救命恩人”

成为社区民警后,鲁茸取扎始终像个暖心大哥哥一样对待辖区群众和外地游客,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不论上班下班、无论民族籍贯,再远再晚都随叫随到,把群众当成家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久而久之,老人、孩子都习惯叫他“阿吾取扎”(藏语哥哥之意)。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0-3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7560.html 1 鲁茸取扎:扎根雪域高原的“雄鹰警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