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州非遗中心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强对非遗资源的调查记录、公布认定及名录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名录体系。截至目前,代表性项目名录总量上升至253项(其中,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8项、省级50项、州级125项、县市级69项);代表性传承人增加至520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60人,州级115人,县市级340人)。此外,积极构建传承空间场所,建设完成传习馆(中心)15个,传习所69个,传习点135个,省级、州级传承基地15个,省级工坊2个。
竭力拓宽非遗传播普及平台,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各民族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举办展览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大型非遗展会,定期组织开展迪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展;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报纸、自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迪庆民族文化魅力,营造浓郁文化氛围。非遗进佛学院、寺院成为迪庆非遗传播的一大特色,非遗进校园已覆盖全州90%以上的学校,年均培训近300人次,非遗活动普及率达80%,已形成人人参与非遗活动的生动局面。
巩固拓展保护传承成果,共出版发行传承教学带30余盘,影像刊物以及书籍42册;《迪庆格萨尔》《迪庆热巴》《奔子栏传统文化区概览》等新一批保护成果专箸即将出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