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谭雅竹 贡秋次仁 彭少杰 马喆 殷洁 刘宇丹 杨子双
雪域高原,一列列钢铁巨龙跨高山、越江河、向云端,奔向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
2023年11月26日中午,鸣笛声响起,列车缓缓驶出香格里拉站,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全线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4项、省部级工法39项,为我国高原山区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一条挑战极限的攻坚路,可以说创造了高原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条铁路还将辐射附近的藏东、川西地区,曾经繁荣的茶马古道在新时代得到重塑,让这条美丽的天路成为各族人民的便捷路、致富路、团结路和幸福路!”
备受关注的丽香铁路,不仅标志着西部铁路建设取得新成果,也让平均海拔3380米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融入全国铁路网。一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317.3万人次、运输货物超41万吨,为迪庆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跑出“加速度”。
助力高原农特产品“出圈”
在神奇美丽的雪域高原,丰富多样的高原农特产品犹如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如今,随着铁路与旅游深度融合,香格里拉的高原农特产品正搭乘着时代列车,开启一段全新的“出圈”之旅,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
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纯净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牦牛肉、松茸、青稞制品等众多高原农特产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农特产品大多只能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销售,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丽香铁路的开通运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打破了香格里拉与外界的交通壁垒。记者在香格里拉站采访时看到,列车满载着欢声笑语、满怀憧憬的游客呼啸而至。“我一下车就被这些特色产品深深吸引。”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难掩兴奋之情。在熙熙攘攘的香格里拉站的专营店里,牦牛肉干、松茸酱、青稞饼干等高原农特产品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引得过往旅客纷纷驻足围观、挑选购买。与此同时,在列车车厢内,乘务员热情洋溢地向乘客推介这些特色农产品,便捷贴心的服务,让游客轻松将香格里拉的独特风味打包带回家,也让高原农特产品借助铁路的客流量迅速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5.30亿元、同比增长5.69%,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2785万元、同比增长14%。
铁旅融合带动香格里拉高原农特产品发展,不仅让企业受益,更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随着销量的不断攀升,直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以前就靠着几亩薄田瘦地,一年到头收入寥寥无几,现在种青稞、养牦牛,还能把自家新鲜的农产品售卖出去,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呐。”当地农民扎史七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许多农民通过参与牦牛养殖、松茸采摘、青稞种植等产业,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一些农户还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民宿,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铁旅融合,为香格里拉的高原农特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铁路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下,香格里拉的高原农特产品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香格里拉的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走进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远处的山峰层林尽染,近处的水库波光粼粼,一派迷人好风光。不少游客在小中甸水库附近打卡拍照,并感叹:“太美了,手机、相机根本记不下来这等美景,甚为遗憾。”
今年6月,在小中甸水库附近,由传统藏房改建而成的先锋书店拔地而起。在美景中看书、在书香中观景,宜人的环境吸引着众多群众前往打卡。香格里拉市区居民阿华正徜徉在书店中,他感叹:“这个书店真不错,周末可以带着小孩来,既休闲又增长知识。”
乱花渐欲迷人眼。丽香铁路开通运营,每到花季,引得游客挪不开眼、迈不开腿。联合村积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每年举办至少三期电商运营、旅拍美妆、厨艺、民宿管理等培训,覆盖300人以上。有村民告诉记者:“美妆培训很有收获,我用学到的化妆技术给游客化妆,她们都很满意。”
“我们积极引入有实力的品牌,助力乡村发展。引入品牌有助于借鉴先进经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也能够提升群众的发展信心,促进产业良性循环。”联合村党总支书记齐若影说,引入品牌后,望野聚露营基地、先锋书店、齐学谷星空酒店等都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该村还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全村实现收益近1000万元。
昔日的红坡村,是一个以传统农耕为生的贫困村,深陷经济结构单一、村容老旧、基础设施匮乏的发展困境。村民们要么“靠天吃饭”,要么外出务工,游客更是进不来也留不住。随着铁路的开通,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文旅产业赋能不断增强,红坡村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