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母亲的心愿

1962年夏天,因为生活极度困难,母亲勉强读完了初中后无奈辍学。那一年她19岁。

1984年初春,因为小叔病故,父亲腰疾严重,我初二刚刚读了一半无奈辍学。那一年我还不满14岁。

自己没有能够继续上学,母亲特别遗憾。而我的辍学,又给了母亲当头一棒。母亲流着泪劝我:“再苦再难你也要上学,你不上学,将来会跟娘现在一样苦。”母亲一次一次地劝我,我一次一次地摇头。

我肯定很想上学啊!可是眼前的日子这么难,母亲累得又黑又瘦,刚刚40岁出头,腰弯了背也驼了。我很坚定地跟母亲说上学太累了,还不如下地干活好呢。

母亲虽然知道我在撒谎,可也拗不过我,班主任也拗不过我,他们在劝说我多次后,只能放弃。

从那以后,我每天起早贪黑,跟母亲一起下地干活,我们家地东一块、西一块的,我和母亲忙得晕头转向。每次吃饭歇息的时候,我就忙里偷闲地读书,我看着书里的字笑,母亲看着我笑。“我不上学也能读书,等我读了足够的书,就写文章,将来当个作家,应该也挺好嘛。”我对母亲说。母亲听我这么说,满脸皱纹聚成了一朵花:“好,等俺兰写了文章出了书,就是作家了,娘相信你,娘等着看你写的书。”

那一年,玉米拔节抽穗的时候,为了家里生活能宽裕一些,我背着母亲新缝的书包,踏上了去城里打工的路。城里有平坦的大马路,有鳞次栉比的楼房,可是这些都不属于我。我一天天使劲地干活,有了空闲就从书包里掏出崭新的课本来读。

许多个月圆月缺的夜晚,我拆开母亲的来信,一边读一边默默流泪。母亲在信里一遍一遍地嘱咐我,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如果太累就回家来,我们有地种,怎么也能过得去。母亲还说你不要忘了读书,娘还等着看你写的书呢。

“娘还等着看你写的书呢。”我牢牢地记着母亲的这句话,借书读,省吃俭用买旧书读,也买盗版又便宜的新书来读。16岁的夏天,我写了两篇文章,寄给了《人民文学》编辑部。不用说,我的文笔应该是很稚嫩的。编辑老师在退稿信里鼓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肯定能够成为一个好作家。他的钢笔字很漂亮,文字也很暖心。我把他的鼓励深深地放进心里,开始安心读书。

打工的日子苦熬了几十年,我始终没有忘记读书。2016年12月,我开始写作投稿,12月26日的《临汾日报》副刊,发表了我的《地瓜情丝》。我把报纸电子版给母亲看时,母亲笑了,又哭了。

从第一篇作品发表到2023年初春,我的散文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达到了千余篇次,多篇散文被选为中考真题、中高考模拟阅读题等。其间很多朋友劝我该出书了,可我觉得自己写得还不够多,因为我想按系列出书,内容统一,阅读的感觉会更加舒适,一来二去,就把这事搁置了。

2023年3月,陪母亲去医院看病,一纸诊断书让我和哥哥如五雷轰顶。母亲第一次治疗失败,我在千疮百孔的心里,做了出书的决定。我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了医院,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整理书稿。听说我要出书,母亲特别高兴,她流着泪说:“娘终于盼到这一天了,俺兰出了书,就是作家了。”

匆匆忙忙找出版社,定稿,设计封面封底……样书很快出来了。16开本,33万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母亲躺在床上,用枯瘦的双手抱着我的书,一遍一遍地抚摸着,半天都舍不得放下。她看着封面上《读书 生命中的春暖花开》几个大字,眼睛里亮闪闪的:“这书名起得真好。”

自那一天开始,母亲就把我的书放在了枕头边上,时不时地看上一段。她最后一次住院,我把这本书也带去了。母亲虽然拿不动我的书了,但是她可以把手放在书上,慢慢地来回抚摸。母亲精神好的时候,我就抱着书,一字一句,读给她听。

这本被母亲抚摸了无数遍的书,现在就放在我的枕头边。想念母亲的时候,我就抱着书,挑选出那些与母亲有关的文字,一字一句,读给自己听。

崔向珍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2-09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209.html 1 母亲的心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