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一个村庄的迷梦与恋曲

王必昆

一个作家给故乡的村庄写一部长篇小说不足为奇,但给一个非故乡的小村庄写两部长篇小说就少见了。在作家与非故乡的奇异交融间,云南蒙自市国家铁路遗址公园碧色寨拥有这样的时光魅力,而作家海男具有这样的创作能力。

海男著有跨文本写作集、长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90多部,是一位高产作家。近年围绕碧色寨火车站题材创作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2010年,海男长篇小说《碧色寨之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23年,海男长篇小说《漫歌:碧色寨》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百年前的一声汽笛轰鸣,叩开了秘境云南的门扉。百年前的一条钢铁巨龙,连接了高原与大海的通道。这就是滇越铁路,中国境内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也是当时中国境内最长的一条米轨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滇越铁路是人类血汗的结晶,由法国人设计、中国劳工修建,作为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铁路,承载了云南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滇越铁路催生出来的另一条“个碧石”(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与滇越铁路双轨并存,是滇越铁路的延伸线,也可说是滇越铁路的支线。个碧石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轨距最窄、筑路时间最长的民营铁路。

米轨的滇越铁路与寸轨的个碧石铁路在蒙自碧色寨交会、各设车站,使碧色寨这个山村拥有两座火车站,既有滇越铁路的特等站,又有个碧石铁路的起点站,成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观。米轨和寸轨交会的碧色寨,已成为一座活化石般的滇越铁路博物馆,一部活态的窄轨铁路史书,可以讲述有关小火车的所有故事。

长期以来,作家海男总是沉浸在碧色寨的迷梦里,徒步在滇越铁路的米轨时光中,不断构思着历史的迷梦与现实的浪漫。米轨与寸轨就这样在碧色寨编织出两个刚的结——碧色寨车站;海男也在碧色寨编织出两个柔的结——碧色寨长篇小说。碧色寨这个滇南山寨,奇迹般地成为百年前东西方冒险家们的赛场与乐园,历史记录了碧色寨的刚劲;海男则描绘了碧色寨的人间情爱,用文字和画作记录了碧色寨的柔情。

如果《碧色寨之恋》是作家关于碧色寨的恋歌,那《漫歌:碧色寨》就是作家关于碧色寨的漫歌。从恋歌到漫歌,都是碧色寨的心灵史、情感史,是一串串足迹在米轨与寸轨上敲击出的心曲,是一行行文字在时光中流动的恋曲。碧色寨的恋曲是属于作家海男的,也是属于碧色寨的读者和游客的,这段经典的“米轨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迷梦中哼唱的恋曲。

一个村庄拥有两个经典的火车站,碧色寨曾经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幸运儿;一个村庄得到同一作家创作两部长篇小说,也必然是它的机缘。我无法估量碧色寨对作家海男的冲击,也无法估量海男对碧色寨的身心沉浸。

一个优秀的作家,往往具有多种艺术特质。海男正是这样,她创作的长篇小说《碧色寨之恋》和《漫歌:碧色寨》,也如碧色寨车站一样,色彩独特而鲜艳,共同成就经典。设立于碧色寨大通公司古建筑内的“海男书画院”,展陈着海男色彩斑斓如梦境的油画,这些画作也是迷梦的碎片,恋曲的音符。

长篇小说《碧色寨之恋》和《漫歌:碧色寨》,都用诗歌化的语言,散文化的叙事,小说化的结构,书写碧色寨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小说呈现出丰富的画面感,扑朔迷离,色彩缤纷,这正是海男极富辨识度的语言特征。在小说结构上,《漫歌:碧色寨》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技艺,恰似俄罗斯套娃,一个套一个,故事离奇,既有主线的纵深性,又有叙事的平行性。海男把碧色寨这个历史记忆点的百年时光,同时剖开成多个平行面的透视。在段落布局上,几乎每段文字都空行分离,既是作家的漫歌式叙事,也让读者阅读时充满画面的色彩感和故事的空间感。仿佛在多面屏幕上,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听故事,又像在四合院里,一边参观展厅一边听故事,让丰富的人生故事多面呈现、立体呈现。碧色寨,在海男这两部长篇小说里,所有历史都是现在时,都是平行的视觉世界,犹如在一个多探头的记忆大厅,一切时光同时掠过,它只服从于情感的需要,服从于故事的需要,服从于漫歌的需要。

海男关于碧色寨题材的两部长篇小说,各有倚重,各有特色,却又不重复。第一部《碧色寨之恋》更偏重历史的文学呈现,第二部《漫歌:碧色寨》更偏重情感故事的文学虚构。如果一定要说哪部更好,我个人认为《漫歌:碧色寨》更令我喜爱,读来爱不释手。

人生就是不断寻找自己的旅途,找到了自己,也就找到了世界的真相。恰如长篇小说《漫歌:碧色寨》的主人翁,他们不断到碧色寨寻找心灵碎片,追寻人生之谜,在漫游中惆怅,在漫歌中解除心灵之结。这是海男长篇小说《漫歌:碧色寨》的心曲,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文学意义所在。

其实弥漫着时光之美的碧色寨,不仅吸引作家海男为它创作两部长篇小说,还吸引着其他作家艺术家为它创作了不少重要作品。作家范稳创作的长篇小说《碧色寨》,2011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2017年翻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出版;诗人于坚导演的纪录片《碧色寨车站》,2003年上映;导演冯小刚执导、作家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碧色寨是其主要拍摄地,2017年全国公映后让碧色寨远近闻名。这些重要的文学及影视作品,让碧色寨的肌肤不再冰凉,让碧色寨充满了历史的体温。 (载《云南日报》2024年12月21日第6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1-07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644.html 1 一个村庄的迷梦与恋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