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瑶
清晨六点的梅里雪山还笼罩在薄雾中,德钦县示范小学党员活动室的灯已悄然亮起,次里农布正伏案批改作业,泛黄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在灯下泛着微光。从羊拉乡李明小学的复式课堂到全州教育系统的标杆人物,次里农布用二十年时光,在迪庆高原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教育诗篇。
2004年,21岁的次里农布背着行囊翻越雪山,来到羊拉乡李明小学任教,这所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学校,仅有2名教师、3间教室和50多名学生。最特殊的四年级班里,半数学生是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普九生”,有的甚至直接插班到四年级,对学习有抵触情绪。面对连乘法口诀都记不全的学生,他白天用青稞粒当教具讲解数学,夜晚举着火把家访,在虫草采挖季攀爬雪山劝返学生,自费为贫困生购置学习用品,用温暖点亮了50多个孩子的求学之路。“每个孩子都是雪山的希望。”次里农布带领学生打球、种菜、讲故事,将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他任教期间,这个曾经的“普九困难村”实现了入学率100%的突破,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出满意答卷。
“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能手到教研先锋,次里农布始终践行“百花齐放”的教育理念。2019年在担任县级教研员后,要求老师认真做好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工作,注重课堂上师生的共同探讨和交流,做好每一节课学习成果的质量分析,不断地改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制定县级教研工作计划,为全县数学教研工作出谋划策。三年来,他走遍全县4所小学,参与和组织了县级教研活动和“国培送教下乡活动”,覆盖全县所有的数学老师。
加强教研阵地建设,催生了次里农布对教育本质的更深思考。同年接任德钦县示范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时,次里农布在积灰的档案柜前驻足良久——近三年寥寥无几的组织生活记录,与教学楼里此起彼伏的讲课声形成鲜明对比。“抓党建不是挂横幅、写材料,而是把初心刻进教案里。”面对党务工作薄弱、党建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他改进学校重教学、轻党建的现象,创新“党建+教育”融合模式,先后培养了8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和3名积极分子,建立3个学科党小组,将组织生活与教学研讨有机结合。同时,不定期地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加强对老师的廉政和警示教育,推动学校两度荣获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翻开次里农布的考勤记录,连续1460天全勤,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备课、处理党务。
如今,这位获得过2024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州人社局记功一次”“德钦县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的教育者,仍保持着教学与党务的双轨并行:早上带领学生自习,午休时间辅导后进生,傍晚带着党员教师走访周边村民,深夜里整理党建工作资料……当被问及何以坚守,他微笑着说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当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我就知道,雪山的未来一定会更亮。”这位藏族老师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迪庆高原谱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奉献之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贡献着光和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