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年间,有位书生游学,住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当时李勉年少,他和这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这个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前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本将到北都(今山西太原)谋求官职,却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书生从口袋里取出二百两金子,交给李勉,说道:“我的家丁没有知道这个的,请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书生,为他办理后事。
在办理完书生的后事后,李勉把剩下的金子都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府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的丧事,专门到开封府面见他,并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请假,带着书生的兄弟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这就是“李勉埋金”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这个故事在《尚书谈录》里有记载。
这李勉何许人也?他是唐朝宗室,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父亲李择言曾为刺史。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旧唐书·李勉传》还记载了有关李勉的几则故事。
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当时天下太平已久,汴州(今河南开封)居民庞杂,号称难治。李勉生性耿直,为官清廉,整饬吏治,严刑峻法,与县尉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他们秉公执法,在开封府审理了几桩案子后,很快,开封府里的大小官吏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
唐大历二年(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当时宦官鱼朝恩任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前任京兆尹黎干,阿附于鱼朝恩,百般献媚。鱼朝恩每次到国子监,黎干都要动用京兆府的人力,准备丰盛的饭菜接待他。李勉继任京兆尹后,鱼朝恩又要到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勉说道:“军容使鱼朝恩官职判国子监事,我如果前往太学迎候,军容使应该厚礼款待。我担任京兆尹,军容使如果惠顾我京兆府,我岂敢不准备饭菜呢?”鱼朝恩得知后衔恨在心,从此不再去太学。
唐大历四年(769年),李勉被任命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那时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李勉到任后,由于他为官清正廉洁,对商人加以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了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李勉婉言谢绝。
李勉在广州任职六年,所用器物车服等仍为原样。后来,李勉回京任职,他在石门山(今广东广州江中),将家人贮藏的南方珍宝财物,统统投入江中,受到时人的称赞。
唐大历十年(775年),李勉任工部尚书,封汧国公,不久出为永平军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检校左仆射。
(文章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
(来源:山西省图书馆宣传推广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