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新时代的浩荡浪潮中,涵养和谐优良的家风,不仅是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家庭作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石,其建设既要扎根传统美德,又要契合时代需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三个“注重”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家庭建设的重要内核。注重家庭是要让家成为温馨的港湾,给予每个成员归属感和安全感;注重家教是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注重家风则是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优良的传统和美德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清廉家风建设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廉者,政之本也。”对于党员干部家庭来说,清廉家风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净化。清廉的家风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抵御各种诱惑和不良风气的侵蚀。古有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彰显了对清廉家风的坚守;今有焦裕禄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树立了廉洁奉公的良好家风典范。通过建设清廉家风,能够让家庭成员深刻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从而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
移风易俗治理也是家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一些地区,存在着诸如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就是要摒弃这些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在移风易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弘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当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移风易俗,整个社会的风气自然会焕然一新。
在全州千千万万户家庭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风建设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具体体现,通过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每个家庭都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育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家庭成员时,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涵养和谐优良的家风,推动清廉家风建设和移风易俗治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信在优良家风的滋养下,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美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文明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