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子罕辞宝

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子罕。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把它献给他,可他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工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物,价值连城,所以我才敢拿来进献给您。”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去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为好。”

献玉的人叩头,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打磨雕琢它,然后又到市场上卖掉,最后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宋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左传·襄公十五年》《韩非子·喻老》都记载了这个“子罕辞宝”的故事。子罕,即乐喜,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以为官清廉著称。宋平公时,子罕任司空,因避宋武公讳而改名司城,故称司城子罕。司城子罕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当时,宋国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饭团)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会选择后者。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古人往往把玉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就用“金玉满堂”来形容人财富极多,学识丰富;古代帝王的印章也是用玉雕刻的,称为玉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一则显示其有身份,二则走起路来玉器互相撞击发出叮咚的声音十分好听。所以,宋国那个人才要把珍贵的宝玉献给子罕。但是,子罕却把不贪的品格视作珍宝,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的品行,后来人们就用“子罕辞宝”这句成语来形容为官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文章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

(来源:山西省图书馆宣传推广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5-2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1422.html 1 子罕辞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