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的授课水平,是新时代基层党校教师的必修课。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基层党校教师要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做到“眼里有光”。“深学而笃行,至信而深厚”“成人者必先自成”。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坚定“四个自信”的表率。有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授课中才有底气和力量。要发自内心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的真理力量,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激励中华儿女再创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奇迹。二是讲清楚“为什么学”的问题。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事实证明,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授中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讲清楚“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清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三是坚持党校姓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严守“政治关”“纪律关”“规矩关”,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到授课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决不发表、传播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违背党中央决定的错误观点。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党校姓党。”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布道者”、党性锤炼的“熔炉工”、党校形象的“代言人”。
坚持做到“心中有数”。“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必须自身硬”。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党校教师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在学好上作表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看家本领”,才能端稳自己的“饭碗”。要全面学、准确学、主动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到标准更严、目标更高,研读更勤更深、领会更透更准。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真功夫、苦功夫,苦研精思、学深悟透。切忌碎片化学习,要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完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等。
坚持做到“言之有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注重把握思想所蕴含的规律,找准学术接口,构建学理框架。党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关注学术研究前沿动态,跟踪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看新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素养,夯实学术理论功底和专业积淀。针对学员的思想困惑和工作难题,精准解读、积极引导,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用学理佐证、服务、支撑、解释讲授内容,用透彻的理论说服人、用深厚的学理滋养人、用生动的话语吸引人,让学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知其言”且更“知其义”,能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坚持做到“手上有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党校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了好的剧本,还需要好的展示,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精心架构授课主题框架,用心制作课件,注重表达的准确性、论据的可靠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启发性、感召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具备好的记忆,好的心理,好的话语,好的表达,好的激情等。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坚持量体裁衣,灵活转换语言表达体系。持续深入教师授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通过教学真正为学员“传道、授业、解惑”。
坚持做到“脚下有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研是党校工作的重要支撑。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补齐党校教师“实践”短板,聚焦于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调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进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培训对象真正感受到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通过“解疙瘩”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学、真信、真用。同时,坚守“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为党委和政府“出大主意”“当大参谋”,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和资政之间的有机转化与衔接。
坚持做到“课后有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的授课水平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信念,授课后及时对授课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查缺补漏。始终当好“小学生”,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补短板、强弱项,胜不骄,败不馁,不畏于难,不疏于易,永不懈怠,真正做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杨绕才 朱芊羽 方静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