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工作人员在海拔3800米的溪流边灌丛中成功拍摄到一组珍贵影像——一只身带黑白条纹的红腿斑秧鸡正敏捷地穿梭于灌丛之间。这不仅刷新了该物种在我国的海拔分布纪录,更以“热带鸟类现身雪域高原”的反常现象,向专家们抛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生态谜题。
灌丛中的“口红腿”奇遇
“当时它突然从灌木丛里窜出来,红腿鲜艳得像抹了口红!”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工作人员回忆道。在这片高海拔地带,秧鸡科鸟类本就罕见,而这只怪鸟那对醒目的红腿和独特的黑白花纹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几番守候,他们终于拍到了它的清晰模样:20多厘米长的灵巧身躯,栗褐色的脑袋,翅膀上那道白色宽带斑在林中格外显眼。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双奔跑时像跳动的火苗似的红腿。
海拔3800米的生态谜题
翻开鸟类分布图谱,红腿斑秧鸡的栖息地原本标注在沿海温湿地区。然而此次在白马雪山高海拔地带发现,着实让专家们大跌眼镜。“这种热带鸟类通常栖息在低海拔森林沼泽地带,以往记录的最高分布海拔不超过800米。”专家解释道,“这次在3800米的高原发现它,彻底改写了我们对这个物种分布范围的认知!”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里突然遇见一只孔雀。”这只“迷路”的红腿斑秧鸡,为中国鸟类版图画上了新坐标。
热带来客的“高山别墅”
“它能在这里安家落户,说明咱们的林子够原始、够清净!”保护区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种对环境极为挑剔的鸟儿,向来只选择无人打扰的原始湿地和森林栖息。如今它能在白马雪山“定居”,正是对当地生态保护成效最生动的证明。
24小时守护“雪山贵宾”
如今,保护区已为这位“特殊访客”启动专项保护方案:布设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工作人员加密巡护频次展开追踪。“说不定它还带了家人藏在哪个角落呢!”工作人员说。下一步,保护区将重点强化这片栖息地的管护,让这片被红腿斑秧鸡“相中”的高山秘境成为更多珍稀鸟类的“理想居所”。
(通讯员 江次农布 和雁楠)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