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上接第一版) 《携手同心育桃李 教育帮扶结硕果》

上海帮扶团队到迪庆州藏文中学,为学校量身定制多项制度方案。在信息管理上,团队成立信息与传媒中心,开通微信公众号,搭建智慧校园系统与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校务、教研、教学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团队安排校级领导下沉一线参与管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该校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23至2024年,州级课赛获奖数量从18项增至26项,更斩获4项省级荣誉。近3年,10个课题成功立项结题,众多教师入选省、州级名师工作室与教研团队,还组建了省级名师工作室与学科组,实现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

同时,帮扶团队还架起两地教育交流的“云端彩虹桥”,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精心构筑起两地教育共同体。通过一带多、多带一、师带徒、团带团的帮带机制,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本地教学实际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管理走向规范高效。如今,3所组团帮扶学校已创建学科团队,形成帮扶团队引领、本校教师跟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教育的薪火在高原代代相传。

暖心护航:打造高原“教育绿洲”

在迪庆州第一中学,鹤庆三中帮扶团队的住宿条件曾十分简陋,但各级领导的关心、各级部门的支持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暖气就添置取暖设备,没有洗浴间就改造共用浴室,小区路灯坏了立即维修……这些暖心举措让我们深受感动。”叶莹回忆道。州总工会每年定期开展慰问活动,州委、州政府领导多次实地走访,让支教教师们倍感温暖。

除了生活上的关怀,工作上的鼎力支持更让帮扶教师们能充分挥所长。州藏文中学让帮扶教师担任年级主任,香格里拉中学邀请团队参与学校规划,维西一中将校本课程开发交给帮扶教师。“在州民族中学,我们引入茚旺高中成熟的《教学教研体系优化方案》《教研活动管理》制度,以教研提质为‘牛鼻子’,重构高原教研生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帮扶团队组长付廷发说。这种信任让帮扶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也让先进教育理念深度融入本地教育体系。

如今,76名帮扶教师依然在迪庆高原的教室、操场、办公室间奔忙,137名浸润计划师生将新学的知识与理念化作滋养高原教育的养分。正如叶莹所说,帮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场关于希望的双向奔赴,他们有幸被光照亮,也在努力发出微光。在教育帮扶的阳光下,迪庆的“格桑花”们正美丽绽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7-1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2473.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