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高山流石滩的绝唱

——石卡雪山采风随记

2019年6月,一位香格里拉摄影师把天宝雪山拍摄到硫磺绿绒蒿分享在微信朋友圈。在两棵参天枯木倒地交织的三角形夹缝带,二三十株和睦相融交织丛生的硫磺绿绒蒿,扶老携幼,有说有笑,与世无争地偏处于滇西北高原一隅。翠绿色的茎叶托举着鹅黄花瓣,金锭似的花蕊招引着高山间翩跹的蜂蝶,部分弱小的植株正在拔节生长,像顽皮的小孩前呼后拥,相互逗乐嬉戏,惹得满天的山谷都回应着它们的欢笑。而大部分的植株或挺拔健壮,或婀娜生姿,想必是这个族群中充满青春活力的俊男靓女了,毛茸茸的花蕾在微风中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全然忘记了凡尘俗世间的一切!

“这是我多年用脚步丈量迪庆山山水水,在3700米海拔所见过的硫黄绿绒蒿中为数不多的最大族群,当我发现它们时,兴奋不已,本想好好拍摄,无奈相机电池耗尽,只能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眼看就要下雨,山高路遥。”

“等数日后备足摄影器械,再次兴冲冲来到目的地时,眼前满目疮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它们像蒸汽一样从人间消失了,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地上,心里五味杂陈,接着怒火翻腾,面对大山乱吼大叫,紧接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让我在那里久久地长跪不起……”

在石卡雪山的索道缆车上,摄影师李勇满含热泪讲出这段经历,让随行的同伴也义愤填膺,心情像朦胧的云雾漫过山谷,但下山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叫人回味无穷。

随行的景区向导李俊杰伶牙俐齿、善学好问,将近一小时返程的索道,一下子变成了空中漂流的学习课堂。你一言我一语,狭小的空间变得其乐融融,恐高症患者的心里也不紧张了。小李不放过任何一个涉及石卡雪山的知识点,饶有兴致地与李师抢问着。

“我来景区工作的时间不长,虽然平时对野花小草感兴趣,但到了滇西北高原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流石滩,才突然发现我的认知太肤浅了,我只了解石卡雪山生态植被的冰山一角,面对天南海北游客好奇的追问,我连普通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的名字都回答不上来,有时候真想一头钻进地缝里,羞愧啊!”小李直率相告。

李勇坦诚地说道:“不要心急,凡事都得慢慢来,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也是跟着专家老师们跋山涉水,眼界才开阔了,迪庆素有‘动植物王国、基因库’的美誉,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就迷上它,爱上它,毫不夸张地讲,即便终其一生,需要的素材根本拍不完!”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已,距离师傅的门槛还有十万八千里呢!”他谦和地说道。

“老师,石卡雪山上已知的动植物资源大概有多少呢?今天我跟随老师们在云雾中拍摄了很多手机图片,叫得出名字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向导小李打开手机相册,急迫地翻看追问。

“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和命题,可以涵盖天文地理和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我也是跟着老师、书本和实践学习,有时间我们一起探讨吧!”李勇微笑着回答。

话题又谈到了本次活动。今天是2025年6月5日,由迪庆州文联组织州作家协会、州摄影家协会、州美术家协会和州书法家协会的文艺家赴香格里拉石卡雪山开展采风活动,主题是“寻美迪庆·撷芳石卡”——用艺术笔触描绘石卡雪山的风物与人文。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也是时隔三十多年后,首次登顶石卡雪山,从学生时代的画山、看山到游山,十年为一个梯度,弹指一挥间哪!

早晨九点将至,州文联办公室的都吉,就在采风组联络群里发来了集中点的定位图片,驱车赶到石卡雪山停车场时,文联的同志和陆续到达的队员正在集结等候。

两排整齐划一的转经筒间镶嵌的宽敞石板路,从百米开外缓缓伸向仿似一座坛城建筑的索道缆车起点站。放眼向上瞭望,两山托开的坡谷山脊间,落叶松、翠柏、桦树、栎树、阔叶林等相互交织,红的、粉的、白的、黄的高山杜鹃花,像满天的星宿在云雾中闪动着俏皮的双眸,看得心魂一下子被勾了去。

之前,我还呆立在一块雕有“石卡雪山”四个字的Logo导览指示木刻牌前,觉得新奇,看了又看,还以为是一幅值得玩味的小幅油画,直到坐上缆车悬到半空,才看清了缆箱上蓝底白字的宣传图案,于是就情不自禁笑出声来。同一缆车的李老师、小那、小杨、小李几乎异口同声说道:“今天是非常高兴哦!”

我抹着笑出声的眼泪说明缘由:“我只看到画,没看清字!”

“这叫老眼昏花啰!”李老师爽朗地笑起来。

我仔细琢磨着这四个字,“雪”和“石”独立一字,“石”之口为满月圆,内核镶嵌了赭褐色铜币,中圆为黄色,外圈是白色,细看就是一枚年代久远的古钱币。而“山”与“卡”相连,“卡”就像一只抬首仰视雪山的马鹿,被金黄橘红的线条一镶边,恰似具象与抽象融合的古拙印章,让人玩味。

李益群老师谈笑风生,诗书画兼具的他,可以说是本地书美界的元老了,面对山形地貌触景生情,侃侃而谈,讲了很多地域风物和有关高原的科普知识。小那信手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书籍,静静翻阅着未读完的章节,这场景让我想起在繁闹拥挤的地铁车厢,盘腿坐在进门口狭窄的通道空间看书的男孩女孩来,清一色刷屏看手机的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与他们的阅读无关,内心的宁静让他们在习以为常的耳旁安放了“隔音屏”。之前交谈中小那说道,近些年遇到了许多繁杂琐事,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看书学习,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坚强了,其实生活都是美好的,只是每个人的际遇和活法不一样,你就是你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是的,她做到了,她之前与朋友们结伴徒步游历石卡雪山已经好多次,每次都会看到她的美文在公众号、融媒体平台、报刊发表,文笔隽秀清丽,极富哲思和启迪,实属不易和难得!而杨健老师自是谦虚好学之人,他的绘画也是别出心裁,小有成就,正是年轻逐梦的年龄,市文联招贤若渴,他便成了不二的人选,假以时日,必出美作佳品。小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书法老师,在培训机构带徒授课,深受学生追捧喜爱,她笑起来,满山的杜鹃花都乐了。

缥缈的云雾陪伴着缓缓爬行的缆车,雀鸟的啼鸣和应着山谷的回声。此时,临近山顶还有几百米的距离,缆车突然停了下来,出发前工作人员已经告诫安抚过我们这是日常检修的情况,让大家无需心急焦虑。只见披着云雾的几个检修工,头戴黄色工作帽,身穿工作服,系着安全带,爬行在百余米高的索道钢架上,熟练地检查着滑轮、钢绳以及每一处焊接扣间的细小环节。此情此景,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出那些飞跃在天空间的中国电缆检修工,他们就是现实中的大鹏鸟、蜘蛛侠,更贴切的就是——守光人。我突然对这些安检人员的高空作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心生感慨、感恩和感动,安全责任无小事,他们以无畏的胆魄勇气,解决难题,化解风险,他们不正是十万群山中那些绚烂的花朵么?

山下的云雾慢慢散开,目及之处,青翠碧绿,浓荫如盖,云杉、冷杉挺拔林立,山崖边的野花触手可及,高山杜鹃或金黄如玉,或洁白似脂,或赤红若霞,张扬着如炬的头颅,犹如展开了一场高原六月的青歌赛。黛青色的神山诸峰,奔来眼底,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巍峨耸峙,接天连地,在云雾飘渺间,静静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传说和故事。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7-10 ——石卡雪山采风随记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2485.html 1 高山流石滩的绝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