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永宗:做劳务输出路上的“连心桥”》
破解难点堵点,为更多人铺开就业路
在永宗看来,劳务输出不仅只是找工作,更是解难题、破堵点。她敏锐地发现,高校毕业生“唯铁饭碗论”、中年妇女就业难、随迁人员融入难等问题,成了阻碍就业的“拦路虎”。
针对高校毕业生扎堆考编的现象,她挨家挨户走访160余名待业青年,用身边人创业致富的案例,引导他们拓宽就业思路;为帮助搬迁点的中年妇女就业,她组织手工艺培训,把藏式缝制技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她们既能顾家又能挣钱;随迁子女入学方面,她一次次跑教育部门、找学校沟通协调,甚至自掏腰包帮困难家庭垫付学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能落下一人。”这是永宗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羊拉乡年务工人数从2017年的300多人增长到如今的2100余人,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务工过上了好日子。
把工作当成事业,用热爱续写坚守
羊拉乡甲功村甲水村民小组务工人员益顶今年60岁,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农活。永宗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方奔走,为他在香格里拉市城区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
两年来,益顶老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到3000元的工资,提及对永宗的感激,益顶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的感激之情还涌动在羊拉乡雅瑞安和社区居民陆三心间。自从搬迁到香格里拉市城区后,由于语言不通,陆三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永宗得知后,主动帮她联系了一份环卫工作。如今,陆三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这不仅是工作,更是我的事业。”永宗说。8年过去了,永宗丝毫不减工作热情。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说:“看到老乡们揣着工钱回家盖新房、供孩子上学,再累都值。”
提及未来工作规划,永宗信心满满地说:“我在打造一支劳务经纪人队伍,让更多本地人参与进来。还将把羊拉乡的手工艺品推向更大市场,让更多妇女们足不出户就能增收。”
从一个人孤军奋战到带动一群人共同致富,永宗用8年时光证明: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书写不平凡的答卷。她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大山里的期盼,一头通向更广阔的天地,让羊拉乡的劳务输出之路,越走越宽。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