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科技创新引领迪庆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斯那七皮

迪庆州地处滇川藏交界,生态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元,拥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香格里拉”世界级文旅品牌。然而,受制于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匮乏等因素,其资源型产业长期面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近年来,迪庆州出台《产业强州三年行动(2022-2024年)》等政策举措,围绕资源型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目标,着力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核心抓手,加快探索具有迪庆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一、科技支撑迪庆资源型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成功争取省级涉藏科技专项政策支持,强化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投入保障。聚焦资源型产业科技创新需求,按照“发展靠项目、项目靠资金、资金靠争取”的工作原则,加大省级涉藏科技专项政策争取力度,成功争取省科技厅支持迪庆州实施《科技支撑迪庆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共计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含认定及补助项目)108项,立项省级财政科技经费5883万元,到位省级财政科技经费4390万元,通过厅州协同为创新引领迪庆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二)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为导向,认真落实激励政策、做实精准培育、优化企业服务,着力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方面下好功夫。

(三)聚力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赋能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解决资源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抓手,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绿色矿业领域,成功研发高海拔地区特大型贫矿体安全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开采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破解迪庆高海拔生态脆弱区露天开采受限与地下开采成本过高的双重难题,科技支撑普朗铜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工业应用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立足迪庆高原环境在繁育种方面的独特优势,成功构建“低繁高育、四季苗、周年果”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高效解决草莓育种国内行业性技术难题,培育“梅里红”“梅里粉”等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良新品种,攻克高原有机草莓周年高效栽培技术难题,助力“采摘体验、田园研学”等农文旅融合业态兴起。在生物医药领域,聚焦川贝母这一具备发展成为全国“单项冠军”资源禀赋的中药材优势品种,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迪庆川贝母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现代化加工技术实现全国领先,成为新版《中国药典》行业标准,良种推广辐射毗邻涉藏地区,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

(四)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加快破解资源型产业创新发展困境。依托沪迪对口帮扶机制,建成“迪庆州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综合科研平台”,以聚力打造“上海-迪庆联合科技研发中心”为目标,成功引进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全国高海拔实验动物科研平台落户迪庆。借力昆迪帮扶资源,成功培育省级众创空间1个,依托众创空间孵化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9个,引进“巨菌草”技术赋能迪庆特色畜禽产业降本增效。不断巩固迪庆州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州校合作,新增上海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家州校合作单位,依靠合作高校科技力量,成功培育迪庆藏猪优良杂交品系,研发“龙胆止咳含片”“夏琼凝胶贴膏”等迪庆藏药新产品。联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编制发布国内首部以松茸为主题的行业白皮书:《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为促进迪庆松茸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创新投入不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0%、50%,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突出。二是创新主体培育缓慢。截止2024年末,迪庆州内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仅为全省的1%、0.5%,且州内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三是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数量少,重大原创性创新成果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不足、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创新成果稀缺。截止2024年末,全州发明专利有效量为74件,仅为全省有效量的0.23%,全省科技奖励获奖项目4项,立足地方区域特色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创新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五是创新人才匮乏。全州省级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处于空白状态,截止目前省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仅3人,全州的科技人才总量不大,而且在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等方面都不够合理,创新驱动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足。六是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体系不够健全,政策、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保障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不够有力,基层科技管理体系弱化,全民科学素质亟待提升。

三、对策及建议

(一)接续抓好省级涉藏科技专项政策争取工作。在成功争取省科技厅与迪庆州联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聚焦科技赋能涉藏地区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涉藏支持政策研究,加大汇报对接力度,全力做好新一轮省级涉藏科技支持专项政策争取工作,力争更多省级科技经费落地见效。

(二)持续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壮大资源型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作为重要发力方向,着力在稳存量、拓增量、挖潜量方面下功夫,持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打好政策激励、精准培育、资源配置三套“组合拳”,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环节便企服务,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成效助力资源型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资源型产业科技支撑不放松。精准梳理迪庆州资源型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切实发挥好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汇聚科技力量、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好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特色高端新产品、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促进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的形成,不断提升资源型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扎实推进科技人才引培工作。以“外引”“内培”工作思路为引领,针对迪庆科技人才匮乏的短板弱项,以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积极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深化科技对外合作交流,依托沪迪、昆迪对口帮扶机制,引导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州外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建设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外部高水平研发平台资源,协力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7-3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2897.html 1 以科技创新引领迪庆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