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吉迪村:线下保育促繁 线上点“菌”成金

▲ 吉迪村村民带领游客到山上采摘松茸。

泽仁拉姆

清晨,地处海拔3300米高原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薄雾未散。村民卓玛挎着竹篮,脚步轻盈地走进原始森林,用特制的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覆盖着松针的泥土——一朵朵棕褐色、伞盖未开的优质松茸显露出来。与往年不同的是,她今天采摘的松茸在几小时后将通过网络平台,被千里之外的都市食客拍下,价格比卖给传统收购商高出不少。这背后,是吉迪村借力“云端”销售,为松茸产业插上“数字翅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级市场+直播间:大山珍品直达消费者餐桌

以往,松茸虽珍贵,但受制于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好松茸有时卖不出好价钱。今年,这一困境被村里的一个“新地标”打破——村级松茸交易市场。

“以前卖松茸,商贩压价是常事。如今,村里建起了松茸交易市场,我们有了议价权,更重要的是这里连着直播间。”谈到村里的松茸交易市场,村民尼玛显得很兴奋。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由村集体主导建设的松茸交易市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集中、规范、透明的交易场所,还在显眼位置设置了专业的电商直播区。

每天清晨和傍晚,当新鲜松茸从山林运抵市场,村里的“主播”——熟悉松茸的年轻村民或村干部,便会架起手机,打开补光灯,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家人们看呀,这是今天刚采的松茸,香味浓,原产地直发,顺丰冷链发货,保证到手仍然新鲜!”主播一边展示松茸的品相、大小,一边介绍烹饪方法,背景是忙着分拣、打包的村民和远处巍峨的雪山、茂密的森林。直播间里互动热烈,订单纷至沓来。

90后“领头雁”:既要带货又要育菌

吉迪村90后村干部春批是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人物之一。这个年轻的“领头雁”深知,光靠“卖”还不够,要让松茸产业长久兴旺,关键在于保育。

“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是大自然馈赠的珍馐,不能竭泽而渔。”春批说。他带领村民推行松茸保育扩繁计划,一方面,将松茸采摘管护纳入村规民约,规范采摘行为,禁止采摘童茸、破坏菌塘,要求用木棍而非铁器挖掘等;另一方面探索实施“一村一所二企”联合包山保育促繁模式,对松茸产地进行开放型包山保育促繁6000余亩,“采休”结合的“吉迪模式”让该村松茸年产量达到300吨左右,产值近3900万元,惠及2000余户农户。

吉迪村还通过组建松茸山临时党支部、开展牧区流动党校宣讲等形式,向群众讲解松茸生长规律和保护童茸、开伞松茸的重要性,引导群众科学采摘,做好菌丝保护、土壤回填、地表恢复,让“绿色家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我们告诉每一位采菌人,只采符合标准的成熟松茸,保护好菌丝和菌塘,明年才会有更多好松茸。”春批的努力没有白费,科学保育促繁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吉迪村松茸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0%,且优质松茸的比例显著增加。“产量和品质上去了,村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也更愿意主动保护这片赖以生存的森林。”春批欣慰地说。

短视频引流:从卖松茸到卖体验

除了直播带货,短视频平台也成了推动吉迪村松茸产业发展的新舞台。春批带领村民们用手机拍摄寻找、采摘松茸的过程:如何在茂密的森林中辨识松茸窝点,如何小心翼翼地挖掘松茸,且不伤及菌根,如何辨别松茸的等级……这些充满山野气息和神秘感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关注。

“原来松茸是这样长出来的,太神奇了!”不少网友留言感叹。这些内容不仅推广了吉迪村松茸品牌,更意外地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很多看了视频的游客留言询问能不能来体验采松茸?”春批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遇,村里顺势推出了松茸采摘体验游项目,在专业向导带领下,游客可以有限度地进入特定区域,体验寻找和采摘松茸的乐趣,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这不仅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村级松茸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推行科学保育促繁模式、利用短视频引流拓展体验游,吉迪村成功地将传统的松茸产业带入了数字时代。数据显示,今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松茸已占全村松茸总销量的两成,均价提高明显,参与电商的农户户均增收显著。

“以前松茸季是看天、看商贩吃饭,现在我们是靠技术、靠品牌、靠自己的努力吃饭,腰杆更硬了,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七林卓玛边说边熟练地打包着刚在直播间售出的松茸。

屏幕那头的订单仿佛化作了一支实实在在的幸福画笔,正描绘着科技赋能下,高原乡村产业振兴的崭新图景。“云端”赋能,让吉迪村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8-1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3134.html 1 吉迪村:线下保育促繁 线上点“菌”成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