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高水平论坛筑牢迪庆高质量发展根基

——写在香格里拉论坛(第四届)启幕之际

央金拉姆 和丽瑶

备受关注的香格里拉论坛(第四届)将于8月19日启幕。作为传承香格里拉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香格里拉论坛紧扣时代主题、汇聚各方力量,在文化传播、民族研究、区域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和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传播平台赋能品牌升级

“香格里拉的魅力在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守护这份魅力需要持续挖掘其现实价值。”首届香格里拉论坛现场,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品牌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以高原特色经济为引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迪庆依托独特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指明路径;《数字时代的香格里拉》探讨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可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则从区域协同视角,为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这些涵盖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的真知灼见,不仅丰富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内涵,更形成了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同时,借助新华网、人民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及13家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以和谐为核心的香格里拉文化理念得到广泛传播,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香格里拉论坛还聚焦“香格里拉文化传承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文化研究与传播,共收到20多篇约20万字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民风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会后编纂出版的研究文集成为解读香格里拉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实践的重要载体。此外,香格里拉论坛充分发挥云南省香格里拉研究会与迪庆州政协的协作优势,前者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资源,后者依托丰富的文史资料和各界别文化人才,共同构建起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播体系,让香格里拉文化从地域符号逐步成为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标识。

民族交融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香格里拉论坛以促进各民族“三交”为核心,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与共识。论坛期间,与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签约,推动普惠性科学素养课程落地,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课堂上汲取知识;与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签约,支持学校打造高品质的书香校园儿童阅读环境……多项合作的签约,在数字赋能、教育帮扶等领域搭建起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平台。专家学者还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为各族群众共同致富指明路径,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融入发展实践。

在香格里拉论坛的系列活动中,民族交融的底色贯穿始终:产业沙龙活动中,各民族企业家与专家围坐一堂,共商发展大计,不同民族的智慧在碰撞中凝聚成发展共识;徒步联谊活动中,来自各地的参与者与本地群众并肩穿行于高原秘境,在互助前行中拉近与省内外友人的距离,尤其是在普达措景区举办的亲子徒步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孩子手拉手探索自然,在捡拾垃圾、守护生态的行动中,悄然播下共护家园的种子……这些场景让各民族“三交”从理念变为日常,各族群众在共事共乐中深化情感联结,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迪庆高原上愈发坚定。

此外,专家学者以各民族“三交”为核心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表示,民族交往是初级阶段的生存性往来,如边疆村寨的物资互换;民族交流是更高层次的文化互动,像锅庄舞与汉族民间艺术的同台演出;民族交融则是心灵层面的认同,体现在共同守护生态、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中……这些解读,为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历届香格里拉论坛中,长期扎根高原的退休干部、基层文化站的工作者等带来的维西县塔城镇各族群众合力修复灌溉水渠、香格里拉市社区里不同民族家庭共度传统节日等生动案例,在让各民族“三交”理念变得更加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得可触可感,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8-18 ——写在香格里拉论坛(第四届)启幕之际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3181.html 1 以高水平论坛筑牢迪庆高质量发展根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