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楣
夜里独自在书房看书,几近凌晨,窗外城市的喧嚣,仍时有起伏。我静心阅读着手中的书卷,也会偶尔倾听世间的嘈杂,享受着难得的属于自己的安静。我把这种安静称为中年繁琐生活里的一种清欢,它柔如静水,温如春光,可以抵达心灵的深处,常常让我的夜读充满闲适感,一次次抚平我的心绪。
清欢是什么?宋人苏东坡有句诗:“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他与朋友郊外踏青,品尝新鲜野菜清淡滋味时,顿悟人生真正的乐趣在于平淡的欢愉。青山绿水,粗茶淡饭,味道清寡,却是人间至味。这样的感触是在他遭遇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五年后,重拾往日轻松自由时的感慨,能够给予人一种禅意般的精神支持。
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是一种恬淡的心境,更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淡,不是硬生生刻意做出来的姿态,它是历经世事后的自然放下,是心灰意冷时的不丧气,是挫折面前的不放弃,是心灵的轻盈与充实、坚持与坚守;它没有红油赤酱的浓腻,没有山珍海味的浮华,有的只是一种一洗浮躁尘心的淡味,一种安静淡泊里最纯粹的至味。
喜欢清欢,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所蕴含的那种淡然与从容。浮生一世,兜兜转转,繁华尽处必是淡然,铅华洗尽终归于寻常,人生如海,惊涛骇浪固然有之,但平淡才是常态,才是真味。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枯荣更迭,清欢是自度,更是救赎,是回归内心最本真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意境。
事实上,清欢强调的是在纷繁扰攘的人世间,寻求片刻的欢愉和内心的透彻,对尘世的温暖美好,始终抱有一种笃定的态度,哪怕曾经感受过世情的凉薄,也始终保持一颗明亮的心,不怨忿、不诉苦。如一碟野菜清淡无味,似一杯绿茶清新不俗,若一竿瘦竹清雅品高,犹一盏古灯清寂不嚣,像一隅净土清净不杂。只要一颗心真正清淡下来,凡事都会跟着安静下来。
世人常说,清欢难觅。在我看来,清欢其实就是寻找一份心灵的平静,与周遭的环境无关,与所处的心境无关。即使身处闹市,周遭都是烦心事、糟心事,只要能够拥有一份静心,往往就能寻到当下的欢愉,赋予生命真实而又朴素的意义。
生活的起落,时常令人无暇顾及内心的静谧。从繁杂的生活里静下来,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颗坚持的初心。放慢脚步,留住身边那些细微的美好,让自己从喧闹和匆忙中停下来,以平常之心看无常世事,不忧昨日,不期明日,用从容的步伐穿越每日的平路或荆棘,心怀清欢,就能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意的风景。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