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拉茸追玛
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白芸豆藤蔓下的木香、川乌舒展枝叶,长势蓬勃;中药材加工车间内,当归的醇厚药香萦绕鼻尖,工人们正细心打理着新鲜药材;物流园区中,新引进的云南昊天柏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紧锣密鼓推进全产业链建设,为延伸中药材产业价值链条注入强劲动力……行走在维西大地,处处可见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维西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保有面积达10.7万亩,超三分之二的农户投身中药材种植,当地群众以药材换“药财”,既守护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碗”,又稳稳端牢了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其中,维西秦艽、维西桔梗、维西藏红花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近年来,维西县在资源保护开发与规范化种植上双向发力,紧扣“3455”发展思路,以夯基固本、绿色培育、引育结合、政策扶持为着力点,不断厚植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以创新驱动引领道地药材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药粮共生”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金
金秋八月,永春乡拖枝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白芸豆、玉米的枝叶间,秦艽、木香、川乌郁郁葱葱,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汗珠滚落的脸庞上满是期待。“一块地有两份收益,既保住了‘粮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永春乡拖枝村平坝上组农户雀文军的话里满是欢喜。这正是维西县创新“药粮共生”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缩影。
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维西县大力推广“中药材+粮食”“中药材+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不仅破解了药争地的难题,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粮药间作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种植的局限,通过科学的间作、套种、轮作技术,既能实现土地复合产出,又能守护生态。对农户来说,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更强、收入渠道更宽,是实打实的增收‘黄金模式’。就像白芸豆套种木香,每亩能多收入2000元以上。”大理大学药学院教授段宝忠说。
村民雀美仙算了一笔明白账:“以前5亩地单种玉米,一年顶多收入3000多元,现在在玉米地里套种秦艽,收入直接翻了一番!”为平衡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维西县进一步创新推广“药+粮”“药+经”立体种植模式,形成“中药材+玉米”“中药材+马铃薯”“中药材+豆类”等多元组合。目前,全县已在5个乡镇建成示范基地,将带动农户年均每亩增收近2000元左右,真正实现“粮药双收”。
科技赋能为产业提质增效“插上翅膀”
在云南香格里拉兰草药业有限公司的晾晒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晾晒当归;生产车间内,流水线高效运转,采收的木香、当归经过洗润、切片、炮制等工序,蜕变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即将走向全国市场。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