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我州发挥比较优势打好林下经济发展特色牌—— 雪域林间绿生金

黄晓丽

巍峨雪山环抱,苍翠林海翻涌,我州森林资源丰富,63.98%的森林覆盖率赋予这片土地丰饶的生态家底,然而,63.26%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则考验着发展智慧,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开辟富民新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我州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答题。

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林下经济作为发挥资源优势、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的特色答卷:全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108.57万亩,2022至2024年总产值约29.69亿元,年均增长超5%,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

特色养殖走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雪山牧场上,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村民拉茸竹玛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牧房外,成群的牦牛正悠闲地觅食。“我们坚持半野生放养模式,牦牛吃的是天然牧草,喝的是雪山融水,这样养出来的牦牛肉质特别好。”拉茸竹玛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去年出栏8头,加上酥油、酸奶、奶渣等副产品,总收入超过10万元。”在香格里拉高山牧场上,像拉茸竹玛家这样通过林下养殖走上致富路的牧民不在少数。

2022年,我州出台《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建设种畜场生态养殖基地和饲草料基地,统一提供良种、技术、防疫服务,采取十户联产、集体经济等抱团发展新举措,有效解决了散户养殖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问题。“以前单打独斗,牦牛经常卖不出好价钱。现在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牦牛的身价越来越高了!”拉茸竹玛对这种模式深有体会。目前,全州已有规模化牦牛养殖场12个、50头以上家庭农场120个,实现年存栏6万余头、出栏1万余头的养殖规模。

产业链的延伸让林下养殖的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州围绕中甸牦牛、尼西鸡、藏香猪等特色畜禽优势品种,培育绿色优质林下养殖产品,提升差异化市场竞争力。通过建设规范化生产车间、加工厂房、活禽交易市场、发展特色餐饮等措施,开发风干牦牛肉、牦牛肉酱、鸡蛋礼盒、牦牛肉火锅、尼西土锅鸡等特色餐饮食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2024年,牦牛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香格里拉市经营尼西土锅鸡的餐饮店铺达80余家,形成“养殖+餐饮”的联动效应。聚焦绿色有机、原生态产品定位,打造出“香格里拉牦牛肉”“尼西鸡”“我州藏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220个,林下养殖真正成为牧民增收的“金饭碗”。

林菌共生铺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8月以来,香格里拉农泽培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下赤松茸进入采收期,走进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霞珠村海拔2400米的林间基地,眼前的景象令人欣喜。茂密的树林间,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排排整齐的赤松茸在腐殖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菌盖饱满、色泽鲜亮,满满的鲜嫩劲儿。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10-17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4251.html 1 我州发挥比较优势打好林下经济发展特色牌—— 雪域林间绿生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