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林寺介绍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6 14:54:50

松赞林寺,位于中甸县城4公里的佛屏山麓,占地500余亩,整个建筑仿西藏布达拉宫设计,是迪庆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侣700余人。  

1578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三世达赖索南嘉错应丽江木氏土司邀请,到云南藏区传教,格鲁派在迪庆藏区得以传播并发展。1674年,以中甸噶举寺院嘉夏寺为首的迪庆境内各噶举派寺院反对格鲁派及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者之间的战火,以噶举派为代表的势力集团失败,蒙藏联军关闭了中甸、德钦一带的大多数噶举派寺院,解散了这些寺院的僧人,又将没收来的全部财产用来筹建松赞林寺。1679年,寺院动工,1681年,完成基本建设,由五世达赖赐名为“三神游息之地”,迪庆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正式建成。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王朝赐定名为“归化寺”。之后,松赞林寺又得到云南巡抚及清朝历代皇帝的垂青和一再赏赐,取得了极为崇高的地位,拥有众多的信教群众,成为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 

与藏传佛教建筑样式相同,松赞林寺的扎仓、吉康两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主建筑扎仓,藏语依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为藏式碉房式楼,木式结构,屋顶饰镀金铜瓦,殿宇屋角饰兽吻飞檐,具有汉式寺庙建筑的特点。扎仓地层大殿有108根楹柱,代表佛家吉祥数,可容1600名僧人打坐及排列着著名的高僧遗体灵塔,内葬金银名贵珠宝。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佛,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内壁回廊雕饰精美,壁画琳琅满目。中央三面开窗采光,以汉式隔窗组成,均为六层镂空杜鹃木雕成。前楼客厅供贵宾宴会及观赏“羌姆”(面具)舞时使用。顶层正楼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佛堂正南为高耸的钟鼓楼,清晨、正午、黄昏击鼓报时,声闻十里。 

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牟尼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及各种精美的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金寺收藏有《甘珠儿》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丹珠儿》两百余部。

依主体建筑而下,是八大康参和僧舍。 

松赞林寺的僧侣组织分扎仓、康参和密参三级。前面介绍的扎仓也指最高层次的僧侣组织。扎仓的下属僧侣组织就是“康参”,藏语意为僧团,即按僧侣籍贯或来源地的地域划分,将大寺僧侣划分为若干团体,形成教区区域性组织。康参由老僧主持,下设念哇、格干等办事人员,相对独立地管理教区的行政、宗教、经济事务。松赞林寺的八大康参为:独克康参、扎雅康参、东旺康参、绒巴康参、洋朵康参、结底康参、卓康参、乡城康参。前6个康参代表了中甸地区区域内村落形成的教区区域组织。卓康参则为江边地区(今上江、金江、三坝、洛吉)等地的纳西族僧侣组织。而乡城康参是指中甸与四川省的乡城和得荣两县僧侣的康参。  寺院扎仓、康参之下的最基层僧侣组织称为“密参”,意为一户或一户人,一般以特定的同一区域内僧人形成一个居住单位,共同生活,人数多在一二十人左右。

责任编辑:郜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