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美景醉我心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5 10:40:29

——德钦梅里雪山纪行

云南文化记者德钦行

张国华 图

  得知2015年云南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将在德钦县举办后,我心早已向往。一是因为有五六年时间没见到省报纸副刊界的同仁了,如今病情痊愈,迫切地希望和他们一起采风,了解全省报纸副刊的发展形势,顺便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二是40多年来几乎一直生活在滇西北,却没有到过香格里拉,更不用说德钦。虎跳峡镇、小中甸、建塘、独克宗古城、纳帕海、碧塔海、普达措、奔子栏、白马雪山、梅里雪山、高原草甸、雪山杜鹃、狼毒花、松赞林寺、东竹林寺、飞来寺。迪庆州的一个个诗意的地名和旅游景点、风物,时时都在吸引我、召唤我。

秋末冬初的金沙江,水流平缓,江水浑浊。过了松园桥,就从丽江到了迪庆,多么近啊。其实,沿着江边一直上山、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市区。穿行在峡谷之中,树木繁茂、层林尽染、清澈见底的溪流欢快地歌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直指云霄、积雪皑皑。特别是哈巴雪山,与在丽江坝子看到的几无积雪的凄惨景象完全不同,始终有一股清新、高远、淡雅、神圣的空气充溢在天地之间,一幅幅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目不暇接,让人不得不陶醉。到了小中甸,豁然开朗,我终于从高原来到了更高的高原,来到了“人间最殊胜的净土——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然而,想象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一回事。由于行色匆匆,又是孤身一人,我并不能饱览香格里拉市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也没能体验当地藏民纯朴、豪爽、能歌善舞、美酒相伴的诗意生活。

次日一早,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穿眼而过,这个“滇西北最大的春季牧场”此刻草原金黄、湖水湛蓝,牦牛星罗,骏马棋布,更有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粮架点缀其中,高原湿地风光令人在恍恍惚惚中疑是到了江南,或是回到了故乡的拉市海。据说,再过几天,黑颈鹤、黄鸭、班头雁等候鸟将翩翩而来,在草丛中、水面上飞舞嬉戏,那景象是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

车子在崇山峻岭间盘旋而下,一条大江时隐时现,那不就是金沙江吗?只是,出发时看到的它,已经完成了在长江第一湾的伟大转折,而现在,它还在从北而南奔腾直下。一衣带水,我注定是跳不出金沙江温暖的怀抱了吧。

下到江边,车子在奔子栏稍作停留,这里已经是德钦县境内。从小到大,我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人无数次提到过奔子栏,而今,我已切切实实站在了它的门口。奔子栏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从这儿往西北可进入西藏,江对岸是四川的德荣,沿江而下可到维西、大理,往东南走是香格里拉市及丽江,它是茶马古道由滇西北进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千年的滚滚红尘里,奔子栏演绎了多少兴衰成败、爱恨情仇?直到今天,汉族、藏族、纳西族的文化,以及佛教、东巴教等水乳交融,形成了奔子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的多元文化,这也是它至今依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主要原因。

张国华 图

接着又是爬山。忽然,车内一片惊喜的叫喊,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一座皎洁的雪山矗立在蓝天之下,接着又是一座……而随着车子的盘旋,人们的视角从仰视逐渐变成平视,距离也由远而近,直至伸手就可触摸到白雪。这就是著名的白马雪山,1983年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7万公顷,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

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赏心悦目。从低到高,疏林灌丛草坡带植被稀疏;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五彩斑斓;针叶林带密布长苞冷杉、苍山冷杉,繁密而整齐;高山灌丛草甸带、流石滩稀疏植被带生长着不知名的植被,犹如羊群,又似地毯;最上面是终年不化的雪峰。广袤的保护区内还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绿尾虹雉、云豹、白马鸡和马麝等珍稀野生动物,生长着1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在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极目四望,绵延不绝的雪山群下,林海似乎刚从染缸中出来,红、黄、绿层次井然又错综复杂,想来伟大的画家也要折服吧。一个巨大的玛尼堆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马雪山的虔诚,早已褪色的经幡在寒风中翻卷。据载,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藏族群众在翻越白马雪山垭口时,要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辫子,任风吹散,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灵,并把手里的青稞撒向天空。人与自然、人与神的交流就这么进行。

美景需要保护,美景再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欣赏。一条贯穿白马雪山山腹的公路隧道即将竣工,香格里拉到德钦的路程将大大缩短。不知下一次与白马雪山的约会,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张国华 图

此行最向往的卡瓦格博竟在不经意间相遇。下了白马雪山垭口不久,蓦然间,看到一尊尖尖的白矛似的雪峰直刺蓝天,威武无比,光芒万丈。我心里一震,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朝思暮想而从未相见的卡瓦格博!经过询问,证实了它就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车子停下,大家纷纷拿起长枪短炮冲下去,对着圣山狂拍或合影留念。而我,默然来到一地,面对圣洁的神灵,慢慢拜倒,长跪不起,深深磕头。我虽然不相信一些人从某地回来后心灵都升华了的说法,但激动还是有的。感谢卡瓦格博,让我第一次从您脚下走过就尽览您的尊容!有多少人为了朝觐您,多次往返也没能揭开您的面纱。您慷慨地用欢颜接待我,莫非您知道我来自玉龙雪山脚下?

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范围4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在藏语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主峰、山神及整个梅里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藏文经典中常称之为“绒藏卡瓦格博”,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

在藏传佛教里,卡瓦格博赞神传说是噶举派的保护神。元代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1284-1319)曾来到卡瓦格博山脚下,为山加持、开光,由此成为噶玛噶举派的修行圣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加岭之部》中记载:卡瓦格博神所管辖的雪山地区是密宗本尊的一片刹土和莲花生的藏经地。卡瓦格博为来到绒(今德钦一带)的格萨尔王收复后尊守佛界的居土界,成为了佛教的保护神,统领着千千万万的地面保护神,是绒地安定、吉祥幸福的保障。在流传于青海一带的藏族木刻经文《绒藏卡瓦格博赞》中说:卡瓦格博山体像坚竖的长矛,山尖似白色的多玛,色彩如悬张的白绸。右边的山如雄狮踞据,左边的山似玉龙翻腾,后面的山如鹏鸟展翅,前面的山似黑熊舞爪。绒藏卡瓦格博远望云雾笼罩,近看雪瀑纷飞,至前雪花飘扬……

依次排开的雪峰由南向北为:缅茨姆峰,卡瓦格博的妻子,有一说法认为是玉龙雪山的女儿;吉娃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因并列着5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五佛冠;布迥松阶吾学,卡瓦格博和缅茨姆的儿子;卡瓦格博;玛兵扎拉旺堆,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粗归腊卡,形状像黑熊的爪子。

在以后几天中,我又多次或远或近地看到卡瓦格博,领受了它四时变幻莫测而始终魅力四射的风采,百看不厌的感叹下,内心满是感恩与虔诚。我还欣慰地得知,面对国内外纷至沓来的登山爱好者和冒险家,2000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卡瓦格博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

张国华 图

年会在德钦县行政中心举行,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的领导田静、李开义、李刚、张国华、李悦春与各州市报社领导、文化编辑记者济济一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打造报纸文艺精品”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办报经验。大家就如何做好人民喜爱的副刊、如何打造报刊文艺精品踊跃发言,认为这次会议来的人多,发言质量高,达到了预期目的,开得很成功。

德钦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为与会人员安排了徒步至卡瓦格博峰下的雨崩村的采风活动。40多位全省报纸副刊界编辑、记者兴致高涨地前往,而我却只能形只影单地流连于县城。因为,这项类似于探险的采风活动,完全不适合像我这样做过大手术的人。我没觉得遗憾,是的,有些事情不是一定要去做。譬如,既然已经遥望卡瓦格博并且钟情于它,又何须拼命靠近去惊扰它。

在县城堪称“大理白族一条街”的街道,我看到了各民族的团结和睦、经济的繁荣发展、民风的朴实淳厚;与“卓玛”“格桑花”的交谈中,了解了一点德钦的风土人情;在衣食住行中,感到当地的物价与丽江不相上下。

张国华 图

“德钦”是藏语,意为“极乐太平”,原名阿墩子,素称“歌舞之乡”,是滇金丝猴的故乡,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融并存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全县辖2个镇、6个乡,总面积为7273平方公里,6.7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以藏族、傈僳族为主,纳西族有1000多人,占2%。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有“云岭之巅”的名声。德钦县的领导将县情总结为“地理区位特殊、生态环境敏感、自然资源富集、民族文化浓郁、维稳工作繁重、发展形势向好”,这个定位无疑是科学的、正确的。

查阅德钦县的历史沿革,始终离不开与丽江的深厚渊源。除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葡萄、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德钦的虫草、雪茶、贝母、雪莲花、松茸、麝香、茶叶等也广为人知。

本来万丈豪情,无奈七尺弱躯。德钦之行,如醉如梦,似幻还真,收获良多,意犹未尽。德钦,扎西德勒!(白浩)

责任编辑:鲍江平

上一篇:走进亚洲的心脏

下一篇:印象雨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