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迪庆财政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香格里拉新闻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构建藏区美丽新农村
● 解大钦 / 文 / 图
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新阳村腊仁村民小组。
开发区新仁村活动室旁独具特色的休憩凉亭。
远眺庆福村。
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文化活动中心抓紧建设。
垃圾焚烧池。
维西县塔城镇海尼村的公厕。

村民自发成立清扫小组保障道路卫生。

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通组路。

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人字形的通组进户路带动了该村的集体经济。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基和胫骨,是联通区域发展的大动脉。我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受地形地貌和复杂地质条件的限制,乡村基础设施成为跨越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的任务更显艰巨。自“十二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投入,我州乡村凭风借力,乘势起程,在打牢基础的同时补齐短板,闯出一条乡村跨越发展的路子来。

与其他财政补贴不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最突出的特点是直接将着眼点放在村级公益事业上,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大转变。通过直接投放的财政奖补,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发挥出超过有限的补贴资金数倍的能量。实现资金“放大”作用,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生工程是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的“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建设,通过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据统计,迪庆州“十二五”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计奖补自然村数597个,修建硬化道路602条,合计503千米,修建村级活动室120个,小水窖233口,村内水渠38条,公共厕所143座,垃圾池237个,绿化植树2428株,路灯1667盏,村民投工投劳个数达699232个,财政奖补资金18,580万元,整合其他财政资金2,730万元,结算投资总额达26,075万元。

为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开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各级政府把一事一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党委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一事一议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全力营造一事一议宣传工作的氛围,通过有效的宣传,把党的政策化作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一事一议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我州始终坚持村级“三议三公开”办法,即建设项目由村民商议、村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项目建设内容公开、流程公开、结果公开。村委会将需要兴办的公益事业排列出来,梳理归类,根据轻重缓急和村民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顺序,并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讨论决定形成共同意见后,逐级上报。这就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其他涉农项目在项目决策生成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所在,即“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地处偏远山区,从德钦县城驱车前往需要两个小时。虽然前往该村的道路坡陡弯大,但平坦整洁的硬化路面并未让路途显得艰难。到了纳古村,漂亮的村舍依山而建,民居融合了纳西族和藏族的建筑风格显得越发别致。清清的溪水伴着平整的小路穿村过舍,由于是葡萄收获的季节,手扶拖拉机、农用车在乡村中穿行。纳古村主任扎史正紧锣密鼓地组织村民进行葡萄交易,“我们一直是贫困村,虽然2000多米的山地海拔较适合种植葡萄和药材,但长期以来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纳古村一直找不到出路,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大力推进,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活动室也有了,日子一天天有盼头了。”扎史说。纳古村过去由于受制于各种恶劣环境,产业“弱小散”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在进村道路修好后扎史第一时间组织16户村民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脱贫。目前该村因地制宜,还计划成立毛驴养殖合作社。用村民自己话说,他们被“憋坏了”,好的创业点子、发展思路随着进村路的修通变成了现实,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洞悉,村民卯着劲儿要干出一番事业,下定决心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夜晚的纳古村,一盏盏路灯为通村道路镶上了银边,小货车、摩托车往来其间。天干土飞扬,雨时成泥塘的道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保持道路卫生,党员率先垂范,每逢党员活动日都会对道路进行清扫,部分村民自发成立卫生组负责日常的卫生维护。

进入维西县塔城镇海尼村大村自然村,道路依山而建,高1.5米的挡墙格外醒目,家家户户在上面种花种草,美观大方。长久以来,大村自然村由于山体土质松软,降雨充沛,山体垮塌时有发生。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放以来,乡党委政府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为该村修建了硬化路面和挡墙。道路安全便捷了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海尼村大村自然村针对山区特点,鼓励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因地制宜,在畜牧业的基础上配置相关产业(药材种植、特色农产品种植、经济林木种植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海尼村本地猪、牦牛、黄牛、黄山羊、土鸡等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村内垃圾池的利用率极高。由于该村靠近永春河源头之一的傈地坪水库,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并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垃圾池和硬化道路成为了一事一议过程中村民们最翘首以盼的项目。项目一经确定,工作小组立即进行招投标,并组织村民及工程队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平时由村民委员组成的理事会成员进行时时监督与领导小组不定期抽查为主的多效监督模式。领导小组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对道路、垃圾池建设过程进行监督。项目竣工后,极大地提高了庆福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全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的意识,实现美丽乡村生态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使全村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随后,由村党总支牵头,在庆福村成立永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集体经济的模式,庆福村党总支注资流转土地,建成连片现代化标准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产品已销到维西县菜市场、各大超市、酒店和相关学校单位。

位于迪庆经济开发区的新仁村杨家村组四面环山,东望玉龙雪山,南靠金沙江。随着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高精尖”企业入驻新仁片区。在2013年“农转城”后耕地面积减少,村庄面临收入减少的窘境。为改善村庄所面临困境,我州财政部门加大对该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投入力度,于2014年在杨家村进行活动场所建设及水池、村内绿化等基础设施乡村项目建设。该项目收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进入杨家村,活动中心旁配套着别具一格的亭台楼榭,伴随着蜿蜒而去的金沙江让人仿佛致人于江南水乡之畔。村民和文顺老人说:“自从活动中心完工以来,杨家村的村民们所有的红白喜事都安排在这里,由于是纳西族村寨,每年的三朵节、火把节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也在这里举办,让村民们找回多年前一起吃大锅饭、一起跳阿丽哩的美好时光。”

在开发区木碧湾片区,近200立方米的小水窖保障着杨家村40户142人的饮水需求。长达2545米的水管将开发区里仁村龙洞组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困扰了村子多年的吃水难、灌溉难的问题迎刃而解。顺管道而下,村内布局合理的16个消防栓保证了纳西族土木房屋的安全。新仁村党支部书记李晓东告诉记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开辟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同时,建成的基础设施利用率较高,有效避免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的尴尬局面。”

项目建成后,使杨家村原来的全村活动室、球场等公共设施相对不足,垃圾处理不规范,人畜饮水管道不健全,特色种植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得到改善。2015年春天,村民们乐在新建的活动室里开展各种活动;走进村里,路面都由原来的泥土路变为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不再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在路面上;家家户户门前还新建了花台,开发区气候宜人,人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花草都种在了花台里,只等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绿树成荫与一院院纳西农家小屋,同时又不失现代化气息。”走进村里的一位游客说道。

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联通了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的“月亮湖”与国道214线,道路两旁红黑黄三色相间的太阳能路灯让夜晚的月亮湖更显静谧。作为近年新兴的高原景观,草甸牧场、高原湖泊备受游客青睐,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乡村道路建设飞速发展,道路通了,村寨美了,越来越多的人驱车前来度假,乡村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村民六妹幽默地说:“以前道路泥泞,拖拉机都打滑。现在我家的牛都可以闭起眼睛走在乡村公路上咯!”考虑到高原恶劣多变的气候,在修建过程中,建成了室内篮球场、采光充足的两层活动室和干净便捷的公共厕所。

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的重点乡镇。2015年,尼西乡汤满村18户村民100多人在新建成的活动室内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活动室内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大年初八开始,村民们延续着转山的传统,转山结束后,汤满村村民邀约着隔壁村子或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同胞们来到活动场所,锅庄、情舞、弦子轮番上阵。村民鲁茸七林年近60岁,在众人跳起尼西情舞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情舞是尼西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有人来传承,我们不希望某天只能从录像当中去追忆先人的舞步。现在宽阔的活动场地便捷的道路,将让我们优秀的文化继续延续。”

“现在这个汤满文化活动室建设,也是在财政资金帮助下村民投工投劳建设的。”鲁茸七林指着远处正在搬石头的挖机说。十几位村民有的在抱石头,有的在清理渣土。正在干活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每家每户都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尼西乡新阳村腊仁村民小组是该乡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通往腊仁村20多公里的道路弯弯相连又层层叠起,海拔直线上升1000多米。“蛇形的山路,爬行的汽车,英雄的司机,胆大的乘客”可以说是过去腊仁村交通条件的真实写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并没有因为路途遥远而忽略这个小山村,反倒花大力气为该村修建硬化路面、活动室和小水窖。

“这个村寨几乎家家都养牲畜种药材,但是道路条件不好,运输成问题,我们都很焦心,”村民斯那说,“听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老百姓非常欢迎,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拿着锄头、簸箕、手推车、小铁锤等工具,或搬运水泥、或填路基、或修水槽……”

村庄美丽了,生活富裕了,村民们建设家乡也更积极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后,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急切需求得到尊重和保障,村民“主人翁”的意识深入人心,新的环境变化带来了新的气象,一张勤劳致富、美丽动人的新农村画卷正在高原之上徐徐展开。

小贴士: 据统计,我省自2008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共筹措和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18.6亿元,引导带动群众和社会资金投入250亿元,实施项目10万个,累计让全省近3000万农民直接受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香格里拉新闻
   第4版:迪庆财政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构建藏区美丽新农村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