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冬日暖阳照耀下的香格里拉异常美丽。入夜,晶莹剔透的雪花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把千年茶马古道重镇独克宗古城妆点得分外妖娆,与3年前的1月相比,独克宗古城少了忧伤和悲痛,展现的是活力与希望。
一场大火 一次考验
独克宗建城距今1300多年,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藏族民居建筑群,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教育价值于一身,是我省最具声望的茶马古道重镇。在香格里拉群众心中,独克宗古城承载了高原各族人民对“香巴拉理想王国”的梦想和实践,传承了茶马古道千年乡愁的记忆及红色火种和红色经典,集中体现了香格里拉精神内涵,也展示了藏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风貌。
然而,2014年1月11日1时10分,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如意客栈”使用取暖器不当,引发一场火灾,让千年古城遭受创伤,让所有钟情于独克宗的人感到痛惜。“回想起那场大火,令人后怕,眼睁睁看着所有一切在瞬间化为灰烬。”这是当地人不愿提及的记忆伤痛。“1·11”火灾共造成独克宗古城金龙、仓房、北门3个社区246户居民受灾,烧损房屋面积59980.66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8983.9308万元。
灾情发生后,迪庆供电局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制定采取应对灾情和确保人员安全措施。全体供电系统职工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形成工作合力,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临时供电照明等救灾服务保障工作。抽调人员,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干部和受灾户“一对一”负责制,深入仓房、北门、金龙三个社区,积极投入现场,清理火灾、临时保供电、安抚安置受灾群众。
从大火被扑灭的那一刻起,在人们的期盼中,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开始了。做好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不仅关系受灾群众切身利益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传承保护和发扬香格里拉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迪庆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爱,州委、州政府,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组织下,灾后一个月,《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1·11”火灾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出炉,提出既要加快恢复重建区受损设施功能,又充分考虑古城保护发展长远需求,实施基础设施恢复与完善工程,把古城文物古建筑的恢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同时进行、统筹安排,计划投入12亿元,用3年的时间完成原址恢复重建和其余部分的完善提升主要任务。
2014年5月初,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迪庆供电局局长马文武在安排部署电力恢复重建时要求,要全面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恢复重建好独克宗古城电力设施,这是受灾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全州人民的共同心愿。供电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为重建“香巴拉理想城”作出最大努力。
在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具体安排部署下,古城电力重建一期投资1315万元,2014年9月开工建设。供电职工和施工作业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建立“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个个项目按倒计时节点如期完成,各项恢复重建有序推进。2016年10月30日,10千伏古城专线投运,实现双电源供电。一期工程量:建设电力工井及设备基础13座,电缆分支箱37座,10kV户外开关站7台,400V户外电缆分支箱37台,10kV出线柜1台,箱变6台(总容量5880kVA),10kV电力电缆铺设4794米,400V电缆3016米,220V电缆33648米,安装载波电度表268只。古城电力重建二期计划投入3096万元,2017年1月香格里拉供电分局业主项目部组织人员进场复测,即将建设。
一次改建 一片希望
香格里拉供电分局计划建设部主任白海清说,“电力重建工作启动后,分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从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因为古城特殊的地理商业位置,土地资源紧张。在施工阶段,变压器、环网柜、分支箱等电力设备安装的位置难以协调。我们一方面及时向政府汇报,请求重建指挥部给予协调,另一方面,多次与当地居民商户联系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协调安装电力设备。在此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麻烦事情。其中,有一家特产店李老板,就打95598投诉了9次,认为房屋旁边安装开关柜影响了他家的门面美观。我们从技术上减小开关柜的大小,降低高度,调整位置,并反复沟通协调,他才逐步理解,撤消投诉。如果协调不到位,破坏设施的情况也会出现,如一家火锅老馆侧面的通信柜就被人推倒了,幸好旁边的电力设施没有破坏。”
“没有电,生活回到解放前,火灾恢复重建可以说是人人为我,我也要为人人,”独克宗古城措廊巷19号和20号房屋主人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个电缆分支箱分别安在了我家房屋外,我家是全力支持。”2016年11月9日,记者走进古城看到,恢复重建区的电力、通信、供排水等管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焚毁区11条道路恢复重建,为居民复建保障了水、电、路“三通”,新铺设的石板路比过去更为厚实、规整,还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增加了防震防火等措施,消除了过去私拉乱接的电线。民房经过重建和装修,风貌依然、特色鲜明,商铺、餐馆、酒吧、客栈、旅店正常营业……电力设施充分考虑了与古城景观的一致性,主要电缆全面入地,地表变压器装进房屋,挂墙的电缆分支箱喷涂了土黄色油漆,与房屋颜色一致,古城居民双回路用电,安全性明显提高。可以说,恢复重建后的独克宗古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防灾减灾、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得到全面提升,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安全和谐的月光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正在检查督促工程建设的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基础设施分部指挥长宋明飞说,古城火灾隐患主要有两种,一是房屋多为木结构,一遇火源极易燃烧发生火灾,二是电力安全隐患。古城居民和商户热水、取暖、照明等离不开电力供应,如电线老化、电力使用不当,很容易发生火灾。按照古城恢复重建要求,要全面消除“天上的蜘蛛网”,不能影响景观,所有管道要全部入地,古城道路狭窄、弯道多,工作难度很大,一是根据古城房屋、道路等具体情况铺设地下管道,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二是铺设地下管道涉及千家万户,协调工作繁杂、供电项目施工难度很大。一个电缆分支箱,可以供4户用电,但这个电缆分支箱装在那家,有的人家就不愿意。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与住户沟通商量,有的装在门前或屋后或两房之间夹缝处。
在古城恢复重建工程现场工作了3年的古城电力重建项目部负责人张允星说,古城恢复重建铺设的地下管道很多,电力、电信、网络、雨水、排污等管道交织在一起,必须一次开挖、同步推进,部门之间协调难度也很大,不然就要重复开挖、重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有的巷道狭窄,只好做成了共用井。其中,电力还分弱电与强电,地下要埋24根管,地表每户要拉4根线,才能正常供电。目前,在地方党委政府及社区、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大力支持和居民的配合下,经过供电等部门奋战,古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推进。
与以前相比,现在古城的电网充分考虑未来五十年用电量的增长,不但网架坚强,而且实现了电缆入地,还增加一回电源,实现了双环网。火灾以前是50-70的架空线,经常因为容量不足、电压低,用电高峰时,电气设备经常跳闸,供电所要安排三分之一的力量抢修,现在主线是300电缆,分支90-120,变压器容量多为1000千伏安,能满足古城未来几十年电力需求。
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重镇,香格里拉品牌的一张靓丽名片,是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是感受民族文化的核心区。迪庆供电局香格里拉供电分局副局长此里扎史、分局副书记周桂红认为,对电力部门而言,不仅要铺设完善的供电线路,还要做好古城供电服务,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保障。按照南网及省公司提出的要求,今后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供电服务质量上,积极打造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企业形象。如客户报修,保证在规定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并宣传普及电力法规和安全用电知识。
3年前一场意外火灾,一夜间烈焰冲天,把四分之一古城烧毁,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千年古城浴火重生,再续“香巴拉月光城”千年传奇。如今,走进月光城,浩瀚星空下灯火闪耀,古城大龟山公园高耸的转经筒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山脚下依旧是马帮踩踏过的石板路,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与当地群众翩翩起舞,共同踏着节拍舞动锅庄,同心协力转动吉祥胜利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