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赶场”囤年货、除夕举办农村春晚、春节期间团拜吃饭……随着社会发展,农村过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样的春节,农村和城市不一样的热闹。春节期间,记者来到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木茸村民小组过春节,切身感受农村春节的许多新变化。
新年味不忘老味道
大年三十,除了要辞旧迎新,贴对联等,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品都很丰富,各个地方吃的都不一样。如今,农村年夜饭也紧跟城市的潮流,平日里少见的龙虾、扇贝、螃蟹等海产品都摆上了餐桌,但是有几个菜是农村过年必不可少的。
——土火锅。用当地生产的尼西土锅煮火锅,用木炭慢慢煮熟腊排骨汤里的土豆、山药、茨菇、粉丝、木耳等蔬菜,香味四溢。
——砣砣肉。腊排骨煮熟切成大块,沾点尼西小米辣,味道美极了。
——猪头肉、腊肉和香肠。老人们辛苦了一年,提前把家里的猪宰了,猪头风干,猪肉做成腊肉、香肠。年三十用传统手法烹制,腊肉切出来片片晶莹剔透,香肠让人回味无穷。
另外,虾片、花生和腰果也是必备的下酒菜。自制的青稞饼、尼西干桃子、糌粑和酥油茶等传统食物摆满桌子。水果是自产的黄果,酸酸甜甜的,既解渴又降火,妙不可言。
文化广场活动多
春节期间,每当午饭过后以及夜幕降临,木茸村民小组的篮球场热闹非凡,村民伴着优美的舞曲翩翩起舞,沉醉其中。
宽阔的广场上,村民们用弦子拉起欢快的音乐,以中老年妇女为主的舞蹈队再加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放寒假的孩子们都跟着跳起尼西情舞。走进队伍,和着音乐的节奏,学着领舞的动作,很快就融入到快乐的氛围中。
“跳舞不但让村民改掉了喝酒打牌等陋习,还能将尼西情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村民知诗七林说。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争取资金新建了广场,还建设农家书屋,安装体育器材,让村民们读报、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不鸣鞭炮环境变整洁
往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放鞭炮成了孩子们最爱做的事情,一天之间,满地的鞭炮渣、礼花盒不说,孩子们放鞭炮既危险又容易引发火灾,如今,该乡已下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令,村民们积极维护,乡村里再也没有听见过鞭炮声。
通往木茸村民小组的那条路,从最初的土路,变成了几年前的石子路,如今已硬化成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个村口还建了垃圾收集处,村里的垃圾少了许多,也没有人向村头的小河里扔垃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