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单珍旺杰是初冬的某个下午,风尘仆仆的他刚从扶贫点回到家。
随和、朴实,写在他那张满带沧桑的脸上。而眼前这个善良敦厚的康巴人,就是德钦县江坡村群众赞不绝口的好干部。
“好久都没有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话语间,我们能感受到这位52岁“大叔”的疲倦。在交谈后才得知,自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2015年3月以来,单珍旺杰就被委派到州地税局扶贫点——德钦县江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截至采访时,他已经在扶贫点蹲守超过一年有余。
从香格里拉县检察院、州建工集团、县地税局、长征分局局长,再到州地税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州地税局副调研员, 单珍旺杰可谓履历丰富。2001年,单珍旺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向党旗下作了宣誓。从那一刻起,他始终坚持以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心中时刻牢记党员的神圣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事关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也事关全州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德钦县江坡村平均海拔在1900米以上,共有7个村民小组,共667人,全村有贫困户60户,247人。按照脱贫计划和要求,2016年年底,江坡村将全面完成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行列。
当单珍旺杰第一次踏上江坡村这片土地,看着荒芜的山坡,滚滚的澜沧江水,心中有些忧虑。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开始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遍访群众,耐心地倾听群众疾苦。
当来到玖农村的一家农户前,单珍旺杰的眼睛被一所破败的老藏房吸引住。年迈的老阿佳阿宗坐在屋前的残墙边不停地轻轻啜泣。在跟村长询问后得知,原来,阿宗家有4口人,几年前儿子因病去世,儿媳知史卓玛患癫痫病生活不能自理, 大孙子斯那次称智障,小孙子斯那扎史右手残疾。在屋里巡视一圈后,单珍旺杰发现,这个家除了几袋救灾大米外一贫如洗,受上方和左方两条水渠渗水影响,仅有的一所藏房出现了墙体开裂,柱子移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贫苦的家庭,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也被深深震撼。雨季来临前,如果阿宗家的房子不重建,一家4口都有被活埋的危险。”但拆除重建老房屋光工时费就要3万余元,资金从何来?几天来,单珍旺杰心里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据村长介绍,阿宗家的“房子”问题曾多次向县、乡反映,但都未能得到解决和落实,时间长了,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
在征得乡政府给予水泥和彩钢瓦支持后,单珍旺杰一拍桌子说:“房屋拆除重建3万元的工时费我给。”之后就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在得知事情缘由后,善良的妻子并没有阻止丈夫这种想法:“只要你有钱,你就去做想做的事情好了。”
第二天,单珍旺杰带上身上仅有的5000块钱,他和村长再次来到阿宗老人家,根村干部商量房屋拆除事宜。
起初,阿宗一家人和村民始终半信半疑。当单珍旺杰再次将15000元现金交到村长手中时,他们这才相信单珍旺杰书记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多年来都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单珍旺杰书记能解决。”
拆除、重建,阿宗家的老藏房在村民眼前缓缓倒下,又冉冉升起,他们连连拍手叫好。在新房快建好时,单珍旺杰再次将10000块余款交到了村长手中。
在新房前,朴实的阿宗老人抱着单珍旺杰失声痛哭,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在场的村民无不为之动容。
在单珍旺杰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村民开始喜欢上这位老干部,有困难跟他讲,有事情请他帮忙。他也悄悄地变成了江坡村群众提及就要竖起大拇指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该多为百姓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始终清楚地记得在党旗下郑重宣誓过的誓词,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单珍旺杰如是说。
“一辆拖拉机和一段路”的故事
单珍旺杰是个热心肠,见不得别人的苦,喜欢为别人解忧。
江坡村敦贡村民小组海拔在3000米以上,共有14户村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该村村民丹珍江初坐在门口闷头刚抽完一袋烟,就见到单珍旺杰和工作组一伙人的到来。他家离通村公路有30多米,由于坡度大,长年以来一家人都只能从小路回家。
“为什么路没有修到农户家门口?”单珍旺杰边看边问村长。“书记,村里没有资金,也只能这样了。”村长答。看着丹珍江初满眼期盼的眼神,单珍旺杰岂会置之不理。随即,他找来了正在附近施工的挖掘机师傅说:“1200元的工钱我来给,按标准帮把路挖到家门口。”3个小时后,一条30米长、4米宽的毛路挖到了丹珍江初家门口。看着这条新路,丹珍江初激动地握着书记的手,连声道谢。
敦贡村民小组村民尼玛定主在房前不停地徘徊,一脸忧愁。原来,体弱多病的老婆天天需要打针吃药,两个孩子又同时在昆明上大学,家里经济紧张得快要揭不开锅。这两天,又到了给孩子寄1000块费用的时候,尼玛定主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筹莫展。在得知情况后,单珍旺杰给他家送去了1000元的资金,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拿到这滚烫的钱,尼玛定主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领导,我们欠你的实在太多了。”
江坡村西达村民小组也是个贫困村,州地税局的扶贫点之一。农忙时节的某天,当单珍旺杰来到村里,看到家家户户都在用拖拉机往地里拉粪备耕,唯独只有此里白宗家两口子正吃力地将一篮篮的粪背到地里。
在此里白宗家转了一圈,单珍旺杰才明白,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家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眼前的这个贫困的家,让他鼻头一酸。单珍旺杰问此里白宗夫妇,家里最需要什么?丈夫有些腼腆地说:“一辆拖拉机。”
从村里回来后,单珍旺杰向卖车的朋友打听了拖拉机的价格,但新车都在3万元以上,让他有些为难。后来他想,买个二手的也不错,再次托朋友四处打听有没有要卖的拖拉机。一个月后,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在香格里拉市三坝乡有一台这样的拖拉机转让,要价13080元,单珍旺杰几乎没考虑就订下了这辆拖拉机。当拖拉机被送到村里,此里白宗夫妇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玖农村精准扶贫户尼玛家今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盖起了新房,但由于资金不足,房屋装修费用迟迟未能结清,装修工人天天找上门索要工钱。得知情况后,单珍旺杰给他家送去了1000元资金,帮助一家人度过了难关;去年“三八”妇女节之际,单珍旺杰还向江坡村一、二社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经费……
“希望能为扶贫点多做点事”
在去年脱贫攻坚工作中,单珍旺杰与工作组根据江坡村实际,共向村民发放了生猪120头,山羊130只,种牛47头,通过有针对性的产业扶贫,有力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我们国家干部现在吃的够了,穿的也够了,也知足了。也该多帮助贫困群众的孩子,孩子是一代人的希望。在江坡村,没有一个村民是我不认识的,我喜欢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也喜欢和我拉家常、道真话。到去年年底,江坡村可以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对此,我也感到很欣慰,也希望自己今后能为贫困村多做点事情。”
在玖农村和西达村,插花安置户取批和鲁茸此里两家正在建盖新房,单珍旺杰承诺,在两家的房屋主体完成后,给予每家3000元的刮瓷费用支持。
在江坡村委会工作组驻地,为节约费用,单珍旺杰主动当起了12个人的“厨师”:“能省就省点,能给贫困村群众多一点帮助我感到很高兴。”
“玖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那里的湖里有美丽的梅里雪山倒影。下一步,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跟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能够开发玖农村的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单珍旺杰这样说。
一年多来,单珍旺杰走遍了江坡村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江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实事、解民忧。他的坦诚、善良、脚踏实地,也换来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对他及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