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年,香格里拉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沉着应对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牢牢把握重大机遇,紧盯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理清思路、顺势而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实现撤县设市,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迈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铿锵步伐。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4年来,香格里拉市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支持藏区跨越发展政策,不断激发自身内在动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藏区前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81.4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0.9亿元,比2013年增长36.22%,年均增长12.29%,占全州的61.4%;市域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4亿元,年均增长18.57%,其中2016年共实施重大项目19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52%;财政总收入达到10.46亿元,年均增长1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84亿元,比2013年增长33.64%,年均增长13.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比2013年增长29.08%,年均增长10.2%,占全州的69.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68元,比2013年增长27.23%,年均增长8.36%,高于全州平均水平52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73元,比2013年增长38.08%,年均增长11.35%,高于全州平均水平85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4.4:33.9:61.5调整到2016年的3.8:35.3:60.9。
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4年来,香格里拉市以青稞、中药材、藏香猪为重点的种养殖业快速发展,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6万亩,规模以上特色畜禽养殖场达4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6个。工业经济平稳提升,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4.22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6亿元,占全州的61.2%。格咱有色金属片区累计完成投资106.6亿元,入园企业达20家,箐口特色产业片区累计完成投资6.32亿元,入园企业达18家,“黑牦牛”“呀啦嗦”和“松嘎”啤酒在国际相关赛事中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承办了“世界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了首届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会议,接待国内外游客148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83亿元,年均增长25%。
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该市坚持项目带动、引资驱动,发展势头更加强劲。4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96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4亿元。丽香铁路、香丽高速顺利开工建设,香稻、滇川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6.6亿元,公路里程达2478公里。市行政中心建设项目除绿化外全部完工,实现顺利搬迁。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区集中供热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龙潭湖公园等园林城市一期项目建设,市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48亿元。小中甸水库、康思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相继建成,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分别投入11.2亿元、1.7亿元完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古城灾后恢复重建。
生活环境进一步变美
该市始终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进一体化发展,城乡变化日新月异。4年来,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累计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26个,城市规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34.57公里,城市亮化率达95%以上。金江镇、上江乡环线公路建成通车。新建廉租房1110套、公租房521套,棚户区改造6900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9750户。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成立了12个专项工作组,不断提升旅游、发展、人居三大环境。全面取缔城区营运三轮摩托车,新增100辆出租车,投放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大力开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违法违规建筑整治成效显著,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去年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的创建目标。
幸福指数进一步升高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4年来,该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968元、7173元,仅2016年民生领域支出达到27.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76%,年均增长7.17%。以扶贫开发促民生改善,围绕脱贫摘帽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能力素质提升“六大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858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4%,新农合参保率达99.8%,城乡低保政策覆盖47465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847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544人。大力发展现代教育,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初中毛入学率108%,小学入学率99.7%,学前一年入园率93.5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2016年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
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4年来,该市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拓空间,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机构,将27个政府工作部门精简到24个,完成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合一机构改革和市妇幼保健院与计生服务站的机构整合工作。顺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完成了214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定性工作,成立了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营改增”税制改革顺利实施,PPP、专项建设基金等投融资取得新成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市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更名为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设10个子公司、1个分公司,参股企业3个,公司总资产已达33亿。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网上服务大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项。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抢抓沪迪对口支援、昆迪对口帮扶机遇,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07亿元。大力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项目165项,到位资金311亿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
坚持严守红线,绿色发展进程加快推进。4年来,该市有效管护森林1441.9万亩,公益林面积达1271.7万亩,生态效益补偿面积599.5万亩,区划森林管护责任区1506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实施“七彩云南保护香格里拉行动”,完成巩固退耕还林2.8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禁牧278.8万亩、草畜平衡357.3万亩、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0.73万亩、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24起,“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占全省相应面积的48.6%,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1个。出台《香格里拉市重点水源林保护区管理办法》,完成98.3万亩重点水源林保护区区划。加强集体土地管理,严厉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已通过省、州验收,划定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827.24亩。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香格里拉市政府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州委、市委相关实施办法,支持纪检监察、法检两院工作。依法执行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把牢法纪红线、政策底线、职责界线和安全防线。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服务措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建议、提案592件,解决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工作更加敢于担当,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全市上下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环境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