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正月十五晚上8时,记者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过完小年做什么?”“抢红包!”一位网友发了这样一条信息,随后发给我1元钱,我跟着发给他2元钱。紧接着,许多朋友参与了进来,抢红包大战越战越激烈。战斗进行到12时,我的眼睛受不了了,不得不停止战斗。看看我的微信钱包,比原先多出了4毛钱。
揉揉发涩的眼睛,我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苦战4个小时,赢得4毛钱划算吗?”明白人都清楚,一个小时赚1毛钱当然不划算。我进而又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像我一样干着不划算事情的人究竟有多少?”
究竟有多少,我得不到准确答案,但我身边大有人在,比如迷恋于上网游戏的孩子,沉溺于网恋的青年和上班上网玩游戏的职工,大好时光从他们指尖白白流逝,游戏青春,游戏人生,荒废了学业,荒废了青春,荒废了人生,实在太可惜了。
这一切是“网”之过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将一切消极后果都归咎于“网”,那我们就是倒行逆施!有条件上网,会上网善莫大焉。对此,我感受颇深。20多年前,我没有条件上网,也不会上网,自己又偏僻爱上了爬格子,偶然写得一篇涂鸦之作便忙着往邮局寄,期盼着早日见之于报端。然而,当我的作品寄到报社时,时间至少过去了3天了。当报纸通过邮局寄到我居住的县城时,新闻变成了旧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黄花菜都凉了。而今,我只消轻点鼠标,只需一两秒钟稿子就送到编辑手中了。
利用互联网成就大事的人可多了,马云就是典型,阿里巴巴就是成功范例。我身边也有不少利用互联网成就事业的人,比如念慈吉公司老板,他通过互联网把其基地生产的维西乌天麻卖到全国各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不错,是“网”成就了他们!然而,细细揣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并非“一网就灵”!
为什么并非“一网就灵”呢?还是拿我们爬格子的人来说吧,不管有“网”无“网”,我们都要写好文章,所不同的是:无网时,我们要到邮局邮寄,其结果是一个“慢”字。有了网,我们上网发邮件“寄”,其结果是一个“快”字。一句话,网只是传播我们文章的载体,而不能代替我们做“爬格子”的活路。对此,新闻界有名言:“内容为王!”
“网”方便快捷,有了“网”,地球变成小村庄,有了“网”足不出户就能淘宝做生意。但千万记住:“网”永远是工具,是传播载体。这里问一个简单问题:“维西乌天麻网上热卖,但维西乌天麻是在网上生产的吗?”
时下,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会上网了,微信在农村广泛使用。这是大好事,然而,千万不要忘记,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只会上网而不会下网,那么,你的人生注定被“网”游戏。
最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宁波一中学校长的开学致辞,令孩儿们肃然起敬、醍醐灌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我们姑且不论这位校长致辞的是非曲直,但就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有不少孩子只会上网而不会下网,影响了学习,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有不少孩子会上网而不会下网,我们成年人呢?我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抢红包赚到4毛钱。这样上网划算吗?在我居住的县城,一个临时工干8个小时,收入160元,每个小时20元,与之相比,我上网抢红包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买卖。据报道,2016年3月9日,河南某高校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原因竟是通过网贷博彩和炒股,最终无力偿还几十万欠款!这只是“网络陷阱”坑人之冰山一角。
网实在不得了,它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并非“一网就灵”,我们既要学会上网,又要学会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