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旅游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7年5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旅途
行走在维西
漫步在塔城,细碎的斜阳,树间的光,空气中的微尘,灵魂里的梵音,一切都深深浅浅地敲打着我的心。 ——题记
●李雄珍 文/图

漫步腊普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塔城,吸引他们的不止是如画的风景,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安宁与闲适。我喜欢和当地人一样把这里亲切地称为:腊普。在这里,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和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原始、优美。腊普河作为塔城的母亲河,孕育着塔城各族人民,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般远离尘嚣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着热巴的节奏,不知疲倦地吟颂着古老的歌谣。

沿腊普河流域一直行走,每隔一两公里,都能看到架设在腊普河上的人马行走桥,桥架在河两岸的村与村之间,两边有护栏,桥上架设屋架,上履木板,能遮风挡雨,当地人又称作风雨桥。静静地坐在桥上,看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着,河两岸,房舍栉次邻比,炊烟袅袅。小桥、流水、人家,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这里,让人感受到了平和与宁静致远,犹如喧嚣世界毗邻的净土,身入其中,甚至可以听到灵魂成长的声音。

哈达谷与腊普河中游的美景又略有不同。大片的葡萄园,孕育着春之希冀,夏的繁茂、秋之硕果、冬的收获。早起的人们在葡萄园里劳作归来,侍弄完家里的牲畜,围着火塘,慢慢享受早餐,煎米肠、油炸米饼、饵块、馒头、外加一壶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女人们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男人们也不闲着,院里的盆栽,后园的果树、养蜂的蜂箱、牛羊的圈舍,井井有条。偶尔会有游客寻来,吃上一餐农家饭,喝上一杯小锅酒。更有的住上一阵子,白天出去游玩、摄影,晚上和主人一家一块吃饭,火腿煮熟切成大块、土鸡炖得冒油,蔬菜鲜嫩翠绿,火红的辣椒油浇到刚出锅的热鱼上,吱吱作响,撒上葱花、芫荽,味蕾大动。曾经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在微博里写到:在哈达,一顿能吃下四大碗饭。临走时,主人用小板栗、核桃、瓜子等特产将行囊塞满。仿佛不是游客,而是家里即将远行的孩子。在哈达,最能参悟到的就是安宁。左手烟、右手茶,慵懒地享受着阳光、自然与和谐,没有功利色彩,没有情绪起伏,只有内心的安静与平和。

其宗村的北面是德钦县的拖顶乡,南面是玉龙县的塔城乡,隔江往东是香格里拉市。在这里,你能听到远处达摩寺里传来的钟声,近处四县的鸡鸣之声不绝于耳,“一村连四县、鸡鸣四县闻”果然名副其实。

其宗神泉是一条200米左右的小河,从公路边到源头,步行只需要几分钟。河边古木参天,栎树成林,河水清澈见底,流量充沛,水流也很稳定。泉水冬暖夏凉,入口甘甜。青山下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河水从乱石缝间缓缓流出,河的中段,水声如雷;其宗电站依势而建,是维西境内投资最少、发电量最稳定的电站。

达摩祖师洞距离其宗村6公里,是藏区信教群众朝圣的好去处。远眺达摩山俨然一尊巨佛端坐在云天之间。

“极目悬崖万丈高,巍峨古寺接云宵”,洞上建有五层楼,洞前寺院赫然在目。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海拔3080米 ,寺院凿石架木,叠木成寺,寺内壁画、雕刻惟妙惟肖,可见独具匠心。刀仞山中一古刹,十分空灵飘逸。

达摩寺不同于内地的其他寺庙。该寺有着巧妙的传说故事、悠久的历史、达摩祖师碑刻等。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达摩祖师的成佛日,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们汇聚而来,不惜长途跋涉甚至风餐露宿,以完成转山活动为己愿。

巴株村,是一个纯藏族村寨,森林覆盖率达98%。在我看来,巴株是浪漫的玫瑰园,每当玫瑰盛放,成群的蜂蝶闻香而动,游人如织,年轻人以青山为证,在玫瑰园许下一生的承诺。巴株是药王谷,在这里,种植了五六年的重楼比比皆是,百花蜜、玫瑰蜜甜在每个人的心里。巴株也是水果园,酸的木瓜、甜的苹果、苦的梅子,不断充实着你的味蕾。

有一回去巴株村采访,我遇到当地一位渊博的高僧。因为母亲过世,他回家奔丧,每日诵经祈福。他把一生的时间都放在修行上,除了提高修为,还担任着佛学院的老师,教导学生。他告诉我:要有一颗菩提心,把握当下,珍惜未来,不执著、不痴迷。在他的描述里:青灯古佛,晨钟暮鼓。在外人看来枯燥的佛门日常,却让他体会到了圆满和轻盈。

漫步腊普,找寻四季不同的美景,体会不一样的心境。我们相约春季的达摩山,和成百上千的香客一起,转山祈祷。聆听老喇嘛讲述与达摩祖师相关的传说。站在达摩祖师洞远眺:金沙江似洁白的哈达向南婉转;塔城关坡像青色的巨龙扑向大江;而正前方的象山,则伸出长长的鼻子,俯首在达摩祖师的脚下。

立夏时节,我们和当地人一道,到格里卓吃“臭水”,用臭水淘洗大米,用臭水煮饭,用臭水煮鸡蛋、煮肉,据说能治很多种病。据同行的医生朋友介绍:这种喝起来像啤酒味的臭水,富含偏硅酸、钙、钠、钾、硫酸盐等二十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听说立夏这天喝了包治百病,我们每个人都喝了不少,胃口的确比以往更好了。

我们在盛夏结伴来到响谷箐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随老余叔他们一道巡山,揭开“雪山红唇精灵”的神秘面纱。听老余叔如数家珍:整片山脉哪里有水源、哪里有竹笋和松罗、猴子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进食喝水。我们坐等猴群肆意采摘竹笋、枝叶,看它们上蹿下跳,还围着老余叔他们转圈。我们和专家和鑫明一块研究猴子的粪便,观察有没有寄生虫,听他细数大个子、单巴、断手、联合国、全雄单元的家庭结构。不止听到他对工作的热爱,更感受到了他对妻儿的亏欠。我们和志愿者一起交换联系方式,想要在分别后还能与他们谈天说地。

我们在秋天,来到启别村的那棵千年银杏树下,寻觅“袅袅兮秋风,云淡淡兮银杏黄”的醉人美景。 满目金黄,似乎连天都被染成了金色。远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成熟的大片稻田闪着金色的光芒,我们就在这里寻觅着金色的梦。

冬季的腊普河畔,家家杀猪,户户煎肉。随便走进哪一家,都吃得满嘴流油。大半锅的油里,放入大片的五花肉炸熟,再切成小块,撒上椒盐,还有炸猪肝,味道好得没话说。最主要的还是油泡饭,白米饭浇上炸过肉和猪肝的油,香得透彻呀!杀猪饭配上哈达谷出产的冰酒,土洋结合,毫无违和感。

漫步,塔城很适合漫步。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田野,晨曦中的腊普河畔雾气葱茏,升腾的炊烟里,和着鸟鸣,鸡啼犬吠,让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人们体会到内心的安宁。中午,太阳很大。信步来到坝子里,感受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和村里人在田间享受“晌午饭”带来的满足感。而月亮升起来时,听老艺人说唱“格萨尔王”史诗,仿佛徜徉于漫漫历史长河。

塔城的神川热巴从最初的祭祀、敬神、祈福的舞蹈,变成了民间表演艺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塔城作为热巴之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小村寨,男女老少,都会跳热巴,入选非遗名录后,塔城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热巴传习队。

在塔城,时间都是用来挥霍的,你可以在河边发呆,一坐就是一阵天;你也可以在达摩山聆听梵音,一听就是一下午;你也可以和老余叔他们一块去巡山,一去就是一周;你可以去巴株看扎西和他的蜜蜂酿造幸福的生活;你还可以在哈达谷的民宿住上一个月,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享受难得的闲暇。

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中国建设银行龙支付率先支持银联二维码
节庆旅游——热闹过后的冷思考
圣地川渝结金兰 歌舞才艺尽展示
行走在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