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作为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作为一名记者,只有在采访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好的新闻作品。那么,记者在采访时做好哪些工作才能出好作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做好思想的准备,了解采访对象常识和查询相关资料,切勿“匆忙上阵、滥竽充数”。其次,要提前备齐相机、摄影机、话筒、笔记本、笔等采访所需设备,检查设备内存、电池是否充足。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事实相关背景的了解,对报道思想、报道主题的设定,对采访对象的了解以及记录准备。
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的技巧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为了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记者的态度要真诚,有亲和力,善解人意,这会使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信任感,情绪上也易放松,容易形成最佳的交流关系。采访提问是对新闻记者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的综合考验。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仅令被采访者无所适从,甚至可能产生反感。为此,记者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讲礼貌,遵守约定时间,选择采访对象易接受的地点进行采访等等。另外,记者要善于用轻松或熟悉的话题,打破隔阂,把阻隔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无形的心理之墙拆掉,缩短双方由生疏到熟悉的距离,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气氛。
记者提问要明确目标、有逻辑性,并讲究顺序。此外,问题要具体,因为提问具体,对方的回答才能具体,所得的材料才清晰、确凿、生动,容易被观众接受。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是指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现场收集材料的运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现场观察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核实第二手材料,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加深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捕捉到经典细节,使新闻作品具有现场感和点睛之笔。
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其次,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通过看、嗅、听来收集材料。展示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仅仅靠知情人所谈出来的材料,更需要记者到现场亲眼看到的“第一手”材料。这类材料因为是记者靠感官来收集的,它常常显示出极大的传播优越性,使用现场观察写出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可读性最强的一类稿件。
现场记录与核实
新闻的真实性决定了采访时准确记录的必要性。记者不可能完全靠记忆力将采访的内容写进新闻稿,因此采访时的记录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采访记录内容一般包括采访对象叙述出来的事实信息、记者在现场观察中捕捉到的事实信息、记者访问和观察中产生的感想和写作灵感、记者收集到的资料性信息等。
记者对公众负有信息责任,必须保证采访来的事实准确无误。因此,核实就是采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需对采访对象透露的信息、记者观察来的材料、引用的材料等进行核实。核实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找当事人核实,即对采访时没有听清楚的关键点和重要事实,要边采访边与当事人核实。二是找第三方核实,对于重要的事实,不能只听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要找到了解这一事实的对方或是第三方进行核实。三是到新闻现场核实,记者亲自奔赴事发现场是核实某些事实信息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当然这样做的成本比较高,但这种方法避免了不少假新闻的出现,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核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