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苗红英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人。在她看来,孝道不是口头禅,不需要对其他人说,不需要向其他人证明,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丈夫去世以后,24年来,苗红英担起了照顾公婆的重担。
丈夫因车祸去世 她替亡夫尽孝
1983年,苗红英从仓房街嫁到金龙街松家做媳妇,与丈夫成立了一个温馨的小家。为了更好地生活,苗红英的丈夫常常将自己种的土豆拉到瑞丽换大米,再把换来的大米拉回香格里拉卖,赚点生活费,日子平淡却幸福,但这样的日子仅仅持续了十年,丈夫在去往瑞丽的路上出车祸被夺去生命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苗红英默默承担起了全部责任——照顾两位老人和一双还未成年的儿女。尽管真正做儿媳的时间不长,但苗红英却从未离开两位老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她毅然承担起了责任,给了两位老人莫大的温暖。
“儿子去世的时候,媳妇还很年轻,我劝她再找一个,老了可以有个依靠,不用考虑我们” 苗红英的婆婆说。苗红英却一口回绝:“如果我在,这个家也在,如果我走了,这个家更没法过了,家就散了,我不能让家散了。”她对两位老人说:“虽然您儿子去世了,您的儿媳还在,孙子、孙女还在,您放心,不管多难我也一定要把这个家撑下去。”为了两个孩子,为了年迈的公公婆婆,为了这个家,从此,苗红英便独自一人拉起木板车,靠卖大米养活公婆儿女。
一人撑起一个家 苦痛自己承担
时至今日,香格里拉市的老市民们都还会记得,瘦弱矮小的苗红英独自一人在风雨中拉着板车,挨家挨户卖大米的身影。
那时的苗红英身高1.55米左右,体重不到一百斤,瘦瘦小小的她,拉起装有几百斤甚至上千斤大米的板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卖大米,这一拉,就是18年,18年来,苗红英受过的罪吃过的苦从来不和公公婆婆说,为了这个家,苗红英风雨无阻,常常被风雪冻坏双手,面颊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在冰雪中滑倒过,在泥潭中爬行过,由于自己太瘦板车太重,有时候遇到大坡,爬到一半会被倒拖回原地,卖一千斤大米只能赚5元钱……”苗红英回忆着,她记得公公曾对她说过“只有靠自己,才能创造好生活。”苗红英将眼泪往肚子里咽,咬着牙,一个人风风雨雨起早贪黑就这么一路挺了过来。
孝敬公婆 从不计较付出
平日里生活节俭的苗红英,卖完大米回家的时候,总会给公公买包香烟,带回几个婆婆和孩子爱吃的苹果,闲余的时间,苗红英给公公婆婆洗头洗澡洗被子,把破旧的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公公婆婆和儿女的衣服总都是干干净净的,家里每天都整整洁洁的。
2003年,苗红英的公公突然胃出血,一病不起,苗红英不得不边卖大米边照顾公公,老人卧床将近半年,苗红英端茶、喂饭、端屎端尿,日复一日地为公公穿、脱、换、洗,每天把做好的饭端到公公面前,把饭菜喂进他的嘴里,毫无怨言,可公公还是离开了他们。
说起婆媳关系,苗红英说,来到婆家34年了,早就把婆婆当作自己的妈妈了,每天不管多晚回家,婆婆都会等着她,看着婆婆,看着熟睡的孩子,苗红英觉得一切都值了。
言传身教 真情相爱一家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苗红英一天天老去,两个年幼的孩子逐渐长大,2008年,大儿子考上公务员,2013年,小女儿考上事业单位,苗红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大儿子成家的时候,儿子和女儿劝苗红英不要再拉板车卖大米了,该是孩子们来孝敬她的时候了,苗红英哭了,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哭,她的两个孩子长大了,她放下拉了18年的板车,在家专心照顾婆婆,操持家务。
如今,苗红英家盖起了新房,婆婆今年81岁高龄,身体健康,行动自如,苗红英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孙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懂事孝顺,一家人和和乐乐生活在一起。
嫁入婆家的34年来,苗红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孝心和爱呵护着老人和孩子,也温暖了这个破碎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接受过教育,她所知道的,只是在家庭遭受不幸的时候选择坚强,用爱和坚韧保留着一个家的希望,用脊梁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