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民族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本地新闻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卡瓦格博
——朝圣观光纪行(二)
■祁继先
明永冰川。 (江初摄)

内转经路(下)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晴

(接上期) 明永村坐落在澜沧江西岸,卡瓦格博主峰脚下。“明永”意思是明镜,是卡瓦格博神铠甲上的一面护心宝镜。几年没来,明永村变化可大了,走在村里就好像是到了一个小镇上。原来的藏式红土掌房都变成了清一色的白色楼房,但还是保留着藏式民居的特色。村里的民居沿缓缓的山坡而建,远看十分壮观,近观颇具民族特色。可里面的设施和布局大变样,大多数人家一改过去底层关牲畜、二楼住人、三层多为储藏室的传统习俗,底层做库房,二楼设伙房、客厅,三层住人。另盖牛羊圈饲养牲口,人畜分开,既方便又卫生。满街的旅馆、餐馆、小卖部、小超市、游戏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从明永村到冰川的出发地段,原来是“赞”(凶煞神)通行的地方,由于噶玛巴希大活佛开辟了朝拜卡瓦格博转经路,妨碍了“赞”的活动,惹恼了“赞”,它总是给村民和朝拜神山的人们带来灾难。为了镇伏“赞”神,噶玛巴希大活佛在这里建造了一座菩提塔。洁白的菩提塔屹立在村头,从卡瓦格博冰川里流出的明永河,经菩提塔旁边流向澜沧江。在菩提塔边,渡汉桥横跨明永河。

从前,由于明永河上没有一座固定的桥,给朝拜卡瓦格博圣地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困难。后来,一位叫松饶喇嘛的得道高僧来朝拜卡瓦格博时修建了这座木桥,赐名“嘉雅桑巴”(渡汉桥),并预言道:“现在来朝拜神山的都是藏族的信徒,将来卡瓦格博的名声将传遍世界,那时会有无数汉地的信徒也慕名前来朝拜的。”原来的木桥现在已经变成了坚固的混凝土桥。过桥后上一座坡,坡名“桑巴贡那”(桥上坡)。历代的大师们前来朝拜卡瓦格博圣地时,都曾以此地为界,立下规定,从此地以上作为封山区,行人不能带刀枪、斧剑之类进入封山区。松饶活佛曾下令明永民居建房到此为止,不能再向冰川方向发展。

现在从村里修了一条10多公里的水泥路,一直通到“衮缅”(太子庙)的山脚下。游客自驾的汽车和旅游客车到了明永村就不能再往上开了,想要坐车的朝圣观光者可以坐清洁能源车上山,9点钟从村头出发。这是环保的一个好措施。不过坐车上去,就走不了原来的转经路,也就看不到路上的许多圣迹。

我们9人5点半就起床徒步上山了。走了十来天的路,我是越来越轻松,腿不疼脚不麻了,走起路来年轻人也赶不上。过桥后,沿着林中小路,上行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阿妈度崩”前,此处茂密的树木映衬着“阿妈的嘛呢堆”。相传,在很久以前从遥远的西藏某地来了一位朝拜卡瓦格博神山的老阿妈,她年迈体弱,但她凭着一颗对卡瓦格博圣地的无限神往,拖着瘦弱苍老的身躯,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了这里,瞻仰了卡瓦格博慈悲而威严的尊容,她的内心刹那间充满了极大的喜悦,灵魂得到了升华,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中。后来,她的儿女们为了纪念阿妈,在这里搭建了一座嘛呢堆,人们就叫它“阿玛度崩”。

从“阿妈度崩”上行可拜谒卡瓦格博神的法物“东嘎然琼”(“天生法螺”)、“当坚噶瓦”(骑羊护法圣地)、“苏策”(卡瓦格博财库)等圣迹。在没有到“衮缅”之前,山路上方有一个小山洞,当地人称之为“狸拉嘉格卓萨”。它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说,松饶喇嘛奉印度法王宗求白登的旨意,修建卡瓦格博圣地的胜乐宫——“衮堆”(莲花寺)。胜乐宫竣工后,松饶喇嘛给印度法王写了一封信,准备让人去送信报佳讯时,卡瓦格博神派来了他的门卫神虎前来。神虎卫士咆哮着从天而降,忽然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狸猫,恭恭敬敬地爬到松饶喇嘛的怀中。喇嘛将书信绑在狸猫的脖颈上,命其送到印度法王座前。狸猫带上书信钻进了一个山洞中。不久从山洞那头传来声音:“你的来信我收到了。”从此这个洞被人们叫做“狸拉嘉格卓萨”(猫行印度之路),简称“神猫洞”。

仅仅用了两个小时我们登上了最后一道坡,这时天也亮了,到了“衮缅”,眼前豁然一片开朗,气势磅礴的卡瓦格博主峰和明永冰川赫然出现在眼前。“衮缅”是噶玛拔希活佛创建的一座寺庙,原来是度母庙,后来毁于“文革”。现在庙宇已经修复,大殿外走廊的右边有一座大传经筒,朝圣者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在转动着大经轮。庙内主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边分别有莲花生大师塑像、四臂观音菩萨塑像、金刚萨埵塑像。主尊前面有一尊约一米五高的卡瓦格博神塑像,大殿两壁有一千尊小佛祖像。

龙批他们烧过香、拜过佛之后,在寺庙的茶房里烧茶准备早餐。这里有几个从其他藏区来的僧人在闭关修行,我和一位来自玉树的僧人聊了聊关于修行的次第问题。吃完早茶,我们向“衮堆”进发。从“衮缅”到“衮堆”直线往上爬,路经噶玛巴·让琼多吉大活佛曾为自己的母亲做过超度的“度陲钦波”(大尸陀林)、空行母舞场、净罪圣地等。从空行母舞场向左沿着栈道,可以领略到明永冰川像狂泻的银河,素波玉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又像一条玉龙,蜿蜒冲下山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的莽莽林海之中,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低海拔、低纬度的现代冰川奇观。

记得我第一次到明永冰川的时候,她一无遮挡地以原始状态裸露着,洁白如银,任你自由地去欣赏她、接近她、触摸她,甚至去亲吻她。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传来阵阵冰体轰然崩塌的声音,其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惊心动魄。可现在不一样了,冰川好像往上缩了许多,也没有像以前那么洁白。专家们说,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和游客过多,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真令人担忧。除了明永冰川卡瓦格博雪山还有斯农、纽巴、浓松三条大冰川。

我们在路上没有耽搁,因为我知道在“衮堆”可以更清楚地观看到卡瓦格博的神姿和明永冰川的景观。从“衮缅”到“衮堆”我们只用了40分钟,累得孩子们上气不接下气。到了上面都说:“爷爷走得太快了,真希望在途中休息一两次,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衮堆”位于距离空行母舞场两公里的正上方山头上,庙宇不大,但很有灵气。传说,“衮堆”是大德松饶吉称喇嘛受印度法王宗求白登的旨意修建的。松饶喇嘛先后朝拜了鸡足山、五台山等佛教圣地,回到卡瓦格博后向卡瓦格博神发愿忏悔,祈求容许在此建庙。为了观察建庙的缘起,松饶喇嘛在冰川对面莲花生大师曾经修行过的山洞里闭关密修一年。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吉祥的梦,梦到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卡瓦格博上的时候,从主峰射出一道彩虹,直射到冰川对面的一块草坝上。第二天一大早,上师走出山门时,眼前的情景如梦中所见,在彩虹的尽头有一头红色的奶牛,便让徒弟到草地上去看个究竟。弟子来到那块草地上的时候,红牛已经不见了,只有一堆冒着热气的牛粪。弟子扒开牛粪,突然,一道金光射出,牛粪瞬间变成了一尊骑着白狮子的赡巴拉财神金身像。弟子惊喜万分,赶紧将佛像恭恭敬敬地迎回来,献给师父。师父高兴地说,这分明是佛祖要我们在这里建庙呀!第二天,松饶喇嘛便召集附近11个村庄的村民,向他们讲明要在此处建庙的姻缘。人们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把手中吉祥的哈达纷纷抛向松饶喇嘛。庙宇竣工的当天,来了一位名叫扎西罗布的西藏转山人,他从外转卡瓦格博的途中背来一尊叫做“觉沃贡江桑扎”的佛像,他被寺庙盛情邀请住了一宿。第二天,扎西罗布准备上路时,那尊佛像动弹不得。扎西罗布很是纳闷,便对佛像说:“我在路上遇到了您,一路背着您过来,您像鸿毛一样轻,怎么一到这里变得像一座山一样的重啊!您今天一定要开口跟我讲个明白,要不,我就要用手杖打碎您。”扎西罗布举起手杖就要砸,佛像突然开口说:“不走了,就住在这里。”在场的人们亲眼目睹这一情景,当即认为它是真佛化身,全都下跪行礼。松饶喇嘛以最为隆重的仪式将佛像迎进新庙供奉在主尊的位置上。至此,新庙有了两个宝贝:世间赡巴拉财神像和“觉沃贡江桑扎”佛像。松饶喇嘛非常高兴,并通过卡瓦格博神虎把建寺功德圆满的转送到了印度金刚座……

至此,内转经路上主要圣迹都已拜谒完毕,我们回到明永村,下午驾车向飞来寺驶去,就剩下交还进圣地的钥匙了。

卡瓦格博内外转功德圆满

2015年11月8日(星期日)晴

住在“明珠拉卡”最上面的“观景天堂”酒店里,对面就是巍峨的卡瓦格博,从房间的窗户里卡瓦格博雪山全景一览无余,实在是观赏卡瓦格博的最佳观景点。早上起来不需要急急忙忙去赶时间,打开窗户坐在屋里就能欣赏日照金山。今天又是个好天气,卡瓦格博雪山全景尽收眼底,卡瓦格博诸峰把自己的身姿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我,使我激动万分,它就是藏族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佛界灵山。

吃过早茶,收拾行装,从宾馆下山到“明珠拉卡”(北斗升起的山口),向着卡瓦格博神山煨桑、挂经幡,献上洁白的哈达,发出心中最美好的祝福。随后向坐落在村子里的飞来寺走去,飞来寺藏语叫“觉沃·南喀扎西”,意思是“觉沃佛居住的吉祥太空”。飞来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600多年前南喀·却吉嘉措活佛在四川甘孜的宁玛派噶陀寺学成得道后,在卡瓦格博一带弘法利众,后来修建了飞来寺,该寺是卡瓦格博地区最早的寺庙。所以,飞来寺又叫“卡瓦格博南喀嘉措”。后来,松饶喇嘛在卡瓦格博地区弘法时预言:“飞来寺将有灭顶之灾。”为此,把“觉沃·南喀扎西”佛像转移到了四川新龙的楚普寺中,成了楚普寺的镇寺之宝。1930年初,飞来寺果然毁于一场火灾。当时四川宁玛派噶陀寺的第三世司徒活佛曲吉加参来朝拜卡瓦格博,与格鲁派的德钦寺活佛甚是投缘。两位大师虽然教派不同,但他俩商定联手重建飞来寺,请绘画师赤烈那吉塑绘佛像,将飞来寺建成一庙共存二教的殊胜庙宇。

飞来寺坐东朝西,分大殿和转经筒房,前有大院。寺庙四周以小转经筒围绕,大殿门内是走廊,走廊内壁二门两旁画有四大天王像。大殿中央主供释迦牟尼像,名为“觉沃·南喀扎西”,侍者大迦叶和阿难陀尊者分列左右。以大门到主供佛祖为中界,庙堂北壁供奉以莲花生大师为主尊的宁玛派诸本尊上师护法;南壁供奉以宗喀巴师徒三尊为主的格鲁派诸本尊上师护法。这样的庙堂在藏区也是少见的。大殿内的壁画全是真迹,因为在“文革”中用作生产队的饲料房而幸免于难。后来在原有的壁画上稍作修复并以玻璃橱窗加以保护。

关于南喀·却吉嘉措活佛建寺的故事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一天,南喀却吉嘉措活佛正在卡瓦格博圣地内闭关修行,突然间,他在禅定之中见到了一尊佛从印度飞来,降临卡瓦格博对面的“查玛多吉殿”的地方。(位于现在的飞来寺村上方山头上。)大师观察缘起后,在这里果然找到了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真身像,他顿时明白了佛祖旨意要在此地修建一座佛祖庙。便召集周围的村民,给大家说明了建寺的想法,得到了众多乡亲的积极支持。于是,南喀·曲吉嘉措活佛给各村庄分了工,把采伐木材的事派给了远在河谷一带的巨达和尼农等村。这可把那些村民们难住了,因为大批的木料要从山脚往山上搬运,那可是又费时又费力啊!村民们将这个情况向活佛请示后,活佛说:“运木料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另有安排。只是因为你们的山神承诺了要供养建庙用的所有木材,所以我答应用你们山下的木材作建庙之料。你们只要把木材砍好,并在木材的一头打上眼就行了。”

大家听了活佛的话,回去后齐心协力砍伐木头,把材料都备齐后,派人向南喀·曲吉嘉措活佛报告,请他派人来运。南喀活佛请求卡瓦格博神帮这个忙。卡瓦格博神答应派他的一位龙界之神帮忙运木材。南喀活佛当即叫来他的侍从,让他下山,把河谷地带村民们采集好的木材运上山来。侍从一听,连忙说:“不可能的,活佛,您大概是为工程的事忙晕了头吧!”活佛说:“你只要把所有木材的穿绳眼里穿上绳子,不要回头地拉上来就行了。”然后,他把求得卡瓦格博神加持的一条很长很长的阿喜哈达,交给了侍从。侍从将信将疑地下山运木材去了。到了山下的尼农村,他按活佛的嘱咐,用哈达将所有木材都系上,头也不回地往往山上拉。奇怪的是,一点都不吃力,只听到身后“沙沙沙”的声音。侍从心里很纳闷,但又不敢回头看个究竟。

他必须在天亮之前到达工地上。天边开始发白时,他上到了村口,从这里到目的地还有一个时辰的路程。此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不看不要紧,一看吓得他大声怪叫起来。原来,他身后的木材都变成了一条条巨大的蟒蛇,吐着信子,瞪着死灰色的眼睛在看着他呢!侍从吓得屁滚尿流,扔下绳子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喊救命,一直跑到了“察玛多吉殿”地方,抱着活佛的脚大哭,而他扔下的那些蛇,被龙神召回,木头恢复了原样。

活佛心想,事情既然如此,这也可能是佛祖想让我把寺庙建在村里的意思吧!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寺庙建在了木材停放的地方,也就是现在人们见到的这座庙宇,并将印度圣地中飞来的释迦牟尼真身像安置在主供台上。在为飞来寺举行开光大典时,释迦牟尼佛祖亲自来到了飞来寺上空,为这座寺庙和庙内主供的佛像祝福,因此,南喀·曲杰嘉措活佛就为这尊佛像取名叫“觉沃·南喀扎西”。这尊佛像安置好后,“南喀扎西”的名声响遍藏区。民间流传着朝拜飞来寺的“觉沃·南喀扎西”与朝拜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像所得功德是一样的。

上午朝觐飞来寺,在香炉里烧香,袅袅香烟向着空中慢慢散去;在庙宇一角挂上经幡,“哗啦啦”迎风飘动恰似念诵慈悲为怀“六字真言”;围绕寺院转三圈,将手中的钱物施舍给老人孩子和念经的僧尼们;仰望对面熠熠生辉的卡瓦格博神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平如镜,心静如水。这是走完卡瓦格博内外转经路后功德圆满,将开启圣地之钥匙交回来后的幸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本地新闻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探访卡瓦格博
“卡佳”:别开生面的德钦民间道德评议会
注销公告
公告
遗失声明
登报作废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