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笔者去坛城广场附近办事时,看到一位县处级领导干部驾驶私家车从百公里外的县城来到香格里拉市探亲,会车让行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位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位驾驶新手,领导干部出远门不带司机,这样的行为让笔者颇有感触。
十八大以前,我们身边的领导十之八九都是由司机专车接送的,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上面这位领导自己驾驶私家车的行为来看,我州干部作风已经有了不错的转变。这样的行为应当提倡、应当鼓励。领导干部不坐或少坐公车,本身就是放下架子,转变作风的实际行动,更是节约行政成本、践行反“四风”的具体体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精准扶贫,一辆专车的各项运转支出,一年少说也要十来万,全州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尽量降低在公车上的花销,就能为贫困老百姓脱贫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国其他地方,有些县市提倡领导干部坐公交车上下班,这样的干部作风转变让老百姓竖起大拇指。我州因道路交通条件限制,还不能像省外其它地方一样提倡坐公交车上班、办事,但目前已经有很多领导选择不坐公车,走路上班或者是开私家车上班,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响应了党委政府的号召,也能更好地体验基层百姓的生活,增加了解民情、民意的机会。
要想改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就要让领导干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缩短和老百姓的距离,像文中这位县处级领导一样,尽量少坐、少用公车,树立一个好的干部作风和形象。干部的作风实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深入人心,党心、民意汇成一条河,跨越发展的力量就足了,我们离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目标也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