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民族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是怎样消暑的
◆邬时民

尽管酷暑难当,但如今有了空调,在室内照样可以身处春天般的惬意。没有空调的人家,可以到大卖场“蹭风”。没有空调,至少有个电风扇可以降温,不至于热得要命。由此我在想,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时候的古人是怎样消暑的?通过翻阅典籍,我得到了答案。

古人消暑法之一,用冰消暑

很多人认为冷饮是现代产物。其实,古代就有了冷藏法,并能用冰制作冷饮消暑。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用冰消暑的描述。《国风·豳风·七月》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样两句诗歌,意为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之中。凌阴即冰窖的意思。由此可见,用冰制作冷饮在我国历史悠久。

到了周朝,宫廷则设有“凌人”之职,专事“冰权”制作管理。在《周礼·天官·凌人》中专门记述了凌人按照自然时节斩冰、藏冰、启冰的情节:“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 即夏历十二月凿冰,正月藏冰,三月启冰。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楚辞·招魂》曰:“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意思是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用冰消暑,在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曹植的《大暑赋》中说::“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诗中的幽馆,是指地下冰窖。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就已用冰来防暑降温了。

古人消暑法之二,自然消暑

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临水亭榭,荷花池畔的环境中消暑纳凉。他在一首题为《刘驸马水亭避暑》七言诗中写道:“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精帘莹更通风。”君不见,岸上是青青翠竹,池中是朵朵红莲;喧闹的市声远去了,烦恼的心事散去了;举目环望,清风徐来,水波微兴,顿觉心旷神怡,似乎就要羽化成仙了。水中亭榭在玉宇琼楼的映衬下,轻轻盈盈地漂在水面,四周缭绕着的是阵阵清凉的爽气。这无疑是一个天然的空调世界。

白居易的纳凉方法是独坐院中,修身养性,迎着临窗的徐徐清风而自得其乐。他在《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宋诗人杨万里同样也喜欢在庭院里纳凉。与白居易不同的是,杨万里不是静坐在院中,而是于“动”中纳凉。他在《夏夜追凉》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人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明月高悬,竹林婆娑,虫吟悦耳,清风频吹,星河半落,酷热渐消,在月光下闲庭信步,心中不觉生凉。

山中树茂林密,成了古人消暑的好去处。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元代释英《山中景》诗云:“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城镇赤日如烤,而山中树木青翠,峰高气清,使人凉意骤生。

古代民间还有很多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的消暑器。如常见的有“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很显然,没有电风扇和空调的古人,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来消暑纳凉。

古人消暑法之三,扇子消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天河织女星。”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秋夕》一诗中生动形象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宫女拿着一把丝织团扇,在庭院里追逐扑打阶前飞萤的情景。

扇子的流行,始于汉代。从汉代起,用丝织的绢素制成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那时宫中几乎人手一把扇,被称为“宫扇”。在汉代,扇子的品种趋向多种化,汉代的赵飞燕册封为皇后,她的妹妹赵昭仪送她一匹珍贵礼品,其中就有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等多种品种的扇(《西京杂记》卷一),质料和形制都已多样化。其中,五明扇是圆形的扇子,流传到民间,就成为团扇。

西汉时,巧匠于绶还发明了一种“七轮扇”,其原理与现代的电风扇极为相似,由一人手摇“七轮扇”,清风满座,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风扇。唐太宗曾建造一座“清凉殿”,用水力风扇来消暑降温,它比手风扇的“七轮扇”又前进了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广告
古人是怎样消暑的
我的肋巴记忆
联系方式
迪庆日报社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