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情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诗是什么?诗是传情达意,诗是表达感情,诗里也有故事,诗里更有精彩生活,古人写诗写出来的是生活,写出来的是情感,写出来的是故事,无论是诗仙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还是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有情和爱,都有故事,都有现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诗和远方的故事及其情感和生活在其中。
就在今年以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等几档文化类节目接连“刷屏”,用电视语言将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重新“编码”,以清新自然、亲切入心的方式向大众呈现文化之美,令人感受到悠久的中华文化如长河般流淌至今,滋润着当下的生活。
为什么会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而不是其他综艺节目,为什么会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刷屏,而不是其他,尤其是其能接连刷屏又靠的是什么?
并非靠的是哗众取宠,或者说是几句诗就能打动观众,靠的是诗中的意境,诗中的情感,诗中的故事,诗中的生活,诗中的内容,读诗也好,听诗也罢,都能让人读到一种意境,一种情感,一个故事,一种生活,从而让每个人都有诗和远方。
当然,《中国诗词大会》是以擂台赛的形式,既强化了诗词比拼的现场感,又有飞花令这样让人陶醉的你来我往的情感,或者说是故事,同时还有选手和嘉宾娓娓道来的诗词赏析和知识分享,这也是互动,更是故事,是诗的故事,也是诗的背后的一些故事,从而让观众在中华灿烂诗词中发现共同的文化基因。
而《朗读者》是把焦点或者重点都放在“者”上,不仅仅在于朗读,而且在于参与的人,是这个“者”,参与的人参与进来,就不一样,因此节目精心选择了那些朗读人物,有明星、有名人,还有作家,也有普通人,对于不同的人便匹配恰当作品,并通过朗读激发起那种跨越时空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情感从而凸显现代人忙碌生活中那份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给人以精神的力量。
《诗书中华》的立意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意境,节目通过普通百姓人的生活巧妙运用家庭派对的交流方式,既有互动性,也有生活性,而且也有家庭性,从而激发出观众的强烈参与感,这种生活的表达不但是鲜活的,而且也是实际的,包括以网店店主用古诗文来解决与客户的小纠纷等细节,从中看出诗意的生活。
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火了的时候,有人模仿过,也有人试过,通过诗的形式来演绎出综艺节目的精彩,或者说是让人人都有一个诗的世界,到达诗的远方,但效果不佳,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切入点,虽然有诗,但没有激发出观众的情感,讲出让人喜欢的故事,或者说是切入到百姓的生活。如果没有情感,没有故事,没有生活,想让一首诗就能刷屏,或者说爆满生活,都是徒劳。
而《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之所以让人喜欢,就是有情感的诗和远方,有故事的诗和远方,有生活的诗和远方,正如此,才能吸引观众,也能打动观众,更能激发出观众参与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接连“刷屏”,凝聚观众,让人喜欢,靠的正是诗和远方的故事及其情感,还有不一样的生活,这才是核心,也正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