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香格里拉新闻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各地

云南特色小镇魅力足 各州市招商有实招

本报讯 云南特色小镇招商专题推介会16日下午在昆明举行。红河州、文山州、昭通市、迪庆州等16个州市相关负责人向与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和嘉宾进行了专题推介,秀出了云南特色小镇建设的新亮点。

据了解,红河州按照特色小镇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全面完成”的总要求,力争到2019年建成1个以上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10个以上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除云南省出台的财税、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外,红河州政府已安排了1100万元的经费,用于项目的前期建设。在特色小镇三年创建期间,红河州政府还为3类不同项目各安排50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补助津贴。此外,红河州还创新特色小镇重点项目投融资方式,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投资,以保证资金足额到位。

不久前云南省公布的105个入选国际一流、全国一流、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迪庆州有3个小镇上榜,分别是香格里拉月光城、梅里雪山小镇和高原冰酒小镇。迪庆州依托现有基础条件,着眼于未来发展潜力,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目前,迪庆州德维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梅里雪山民用机场、德巴公路、徳盐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维西机场也即将建设,这将大大有利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水平和游客“到达率”的提升。下一步,迪庆州将加强小镇发展的深度策划,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创新企业投资运营方式。

在昭通市,大山包极限运动小镇入选全国一流特色小镇,盐津豆沙关南丝路古镇、彝良小草坝天麻小镇、水富大峡谷温泉小镇、镇雄以勒小镇入选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对于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昭通市近期将向每个小镇拨付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9月底之前全部开工建设。目前,昭通市政府已委托业内专家和专业机构,对特色小镇相关片区开展专项规划,同时将着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打造核心产业链条,以产业发展带动小镇功能提升,从而实现产、镇融合,持续发展。

在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水乡、广南坝美室外桃园、文山市古木三七小镇、广南八宝壮乡小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文山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已经起步,希望各投资企业代表能深入文山进行考察,发现文山之美,发掘后发优势。来自云南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代表表示,按照相关职责要求,他们将负责云南省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筹集工作,未来三年间,每年预计筹资30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百余个特色小镇建设。近期,他们将对文山州上述特色小镇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专题推介会上,企业代表还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各州市推介负责人作了详尽的解答。会后,各州市政府代表与企业负责人还进行了自由洽谈和项目对接。 (新华社)

云南今年为企业降成本33亿余元

本报讯 据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云南省今年以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其中,通过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成交电量322.37亿千瓦时,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33.65亿元。

用电支出向来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头”。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云南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电力市场化改革,结合省内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省内用电潜力,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到电力的市场化交易中,直接从供到需,减少了中间环节。上半年,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成交32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7%,与交易前目录电价相比,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33.65亿元,用户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下降0.104元。

此外,云南还积极通过议价方式给予企业铁路运价下浮优惠,上半年累计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1亿元。逐步深化的“放管服”改革,也帮助云南企业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和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

云南省工信委表示,将继续发挥电力市场化改革在云南省实体经济降成本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和范围,并创新货运组织方式和物流模式,着力降低企业用电、物流成本。 (新华社)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成为云南支柱产业

本报讯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立足“政策引领 市场创新”,云南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发展大健康产业仍面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挑战,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从低端走向高端,还需迈过三道坎。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据统计,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51.4%,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首次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介绍,云南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为重点,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服务、商贸流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中药材种植加工成主力,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2016年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66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作为云南省八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云南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的关键在于以政策引领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创新作用。

“云南大健康产业刚起步,生物医药产业亟待全面整合提升。”李红明说。有专家认为,在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上,云南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规范引导不充分、市场主体竞争力不足等挑战。

云南处在大健康产业链的低端,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升级。“云南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思路还不清晰。”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胡启相介绍,从供给侧结构看,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要还是由原料供应、低端医药产品和保健品加工生产、基本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商贸流通等构成,生物医药产业链延伸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医疗养生服务业等新业态发展不足,生物医药与医疗、民族、旅游、休闲、养生、养老、运动、保健、文化等领域融合度差。

产业发展缺乏规范引导和有序监管。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表示,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企业进行科学引导、规范监管和积极培育。目前,中药材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小、散、弱”问题突出,粗放经营造成资源浪费,规模效应不足。仅以三七产业为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科学引导和有序监管,存在制假售假、价格虚高等市场乱象,反过来加剧了其固有的连作障碍危机。专家指出,为防止出现“三七荒”,应该通过政策调校、升级市场监管、修订行业技术标准等促使三七产业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药企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李红民认为,云南一些本土医药企业、传统产品和存量资产没有得到激活,创新变革的活力不足。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熊磊说,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产业园区支撑,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还不强,相关药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开发运用受限。同时,云南缺乏一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医药产品和健康产品品牌,企业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市场开拓有待加强。 (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香格里拉新闻
   第4版:岗拉梅朵
全省各地
认真落实整改工作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8000万元应急贷款支援维西抗洪救灾
维西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3亿元
“五小”水利建设项目
2017年度省级单位公务员招录16日面试
维西新老城区南北向干线改扩建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