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7月15日三版)
七、措施建议
“做实”香格里拉品牌,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总的来说就是要以迪庆全境打造成一个整体的“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大景区”的理念进行统筹策划,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将片区功能独特化、城乡建设景点化、生态环境原生化、旅游服务全域化,不断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实现与全国全世界人民共享香格里拉。
提出“做实和共享香格里拉”全域游战略设想,包含着打造品牌和营销品牌的双重主题。着力点在于“做实”,即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这是全域旅游的物质载体。因此,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建设和旅游发展战略,更是对全州经济社会、环境建设和管理服务中提出一种新的理念或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就是将全州三县作为这个大景区的三大片区进行功能分工有机连接。并对州域每一个自然村落进行特色定位,每一栋单体建筑和构筑物外观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每一处山水自然风光都成为香格里拉旅游景点,每一个行业管理服务部门,每一位迪庆人都是旅游经济这个长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不仅是一个旅游发展理念上的飞跃,也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理念上的一次升华。发展全域游的物质载体不再是建设几个独立的景点景区,而是要和新城镇、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畜牧业、加工业、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等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和人文结合,城市和乡村结合,景点和片区结合,县域和县域结合,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生产生活和旅游服务结合。城镇及景区建设不但为旅游服务,也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营造美好环境。生产、生活、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目的,同时也要成为旅游服务的载体。这不仅与香格里拉理想社会的文化内涵相吻合,也符合国家关于“旅游业要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的抓手”的新要求。因此,“做实”香格里拉品牌,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这一项工作,需要全州上下从观念上进行再转变、思想上进行再统一、措施上进行再强化,只有全州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目标方能实现。
(一)创新思维、转变观念
1、跳出圈外看迪庆。要站在全国、全省,特别是毗邻藏区在培育新型旅游产业的理念、发展战略、操作模式,认真分析我州目前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传统旅游业运作的局限性与培育大旅游经济的转型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出打造州域整体香格里拉大景区的要求与县域脱节、点片脱节、点面脱节、点点脱节等现实情况的差距。为实施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游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我州旅游业的全面转型找到切入点。
2、跳出景点看迪庆。要以全州一盘棋策划全域游的高度看迪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城市建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景区景点都是相互脱节,它们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各地。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把它们巧妙地串成“项链”。这就是培育所谓全域游战略基本的概念。
3、跳出景区看景色。目前已开发的几个景区是迪庆优美自然风光的代表,但从迪庆全境看,还有很多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地方尚待开发。况且,从松园桥开始游客一路停车观赏和拍摄景观的情况看,审美是一种角度的转换,心理的认可,每个人感观的选择。因此,我们不能“限制”人们的审美自由,自己也要相信,迪庆全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风景区。
4、跳出门票看旅游。把景点游发展为全域游,把门票产业发展为旅游产业。实现以线串点,以点带片,以片带面,门票收入提升为线、片通票,免票带片等多种形式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其利益进行内部合理调整。是今后大旅游发展的方向。
(二)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1、统一规划。这里提出的发展旅游业,外延已经超越了打造传统的旅游产品。发展旅游经济的物质载体和服务手段上升为一种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层面,提升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抓手。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将全州作为一个大景区的高度统一认识,要打破行政壁垒,行业垄断,线路古板等传统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对迪庆全境进行统一规划。
2、精心设计。全域游是旅游载体和运作模式上的一次飞跃,营销旅游产品也不再是几个景区景点(如几十年一贯的碧、纳、松、购),而是全区域的游览观赏和服务。但这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旅游消费者接受的问题,这是区域旅游载体的硬件建设和线路设计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以往旅游由单一的行业管理随之向全行业、各部门、整个区域的合力参与转变。昔日的旅游业亦将跃升为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3、建章立制。把香格里拉从神仙居住的地方,心中的日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等等,概念的定义中解脱出来,细化、实化香格里拉的精神内核,归纳出用以具体指导建设香格里拉美丽、纯净、和谐、文明建设中的规范和标准,使香格里拉“印象”显现在迪庆的城市乡村自然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及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把“神仙居住的地方”变为凡人居住的地方,把神秘的香格里拉变为神奇的香格,让全州人民感受香格里拉生存环境,让游客共享香格里拉的安全、宁静、生态、和谐的生活氛围。
4、上下联动。“做实”香格里拉品牌,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提升到州、县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迪庆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目标,有计划分步骤推动。需要地方主要领导直接抓、亲自抓。必须全行业、各部门、整个地区合力参与,必须全民总动员。大旅游经济的培育和管理不再是传统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一家的事情,旅游载体的建设也不再是景区景点画地为牢,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是全域游线路上的一个个节点而非终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也不再是光为了本城乡居民的安居,还要在建筑风格上成为香格里拉城乡特色的组成部份,功能上还要接待四方游客。种养业方面也是如此,要借鉴罗平等地方开拓农业游的成功经验,种田养畜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收成,还要挖掘观赏价值。住建等行业部门的中心工作也意味着从中心城镇的规划设计向全州乡村全面推进,环保、国土、林业、发改委等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亦复如是。这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大工程。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建设“景区”的着眼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恢复、建设(这个工作任务繁重)。
2、加快州域景区总体规划。首先要根据三县不同的文化主题,自然秉赋、区位条件明确三县景区功能定位。如:香格里拉市以藏文化为主题,是香格里拉大景区的核心和集散中心;维西县以傈僳文化为主题,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区;德钦县以转山文化为主题,也是歌舞弦子民间艺术之乡。在州域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县域景区总体规划,加快对自然村、镇的规划布局,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控制调整、改造、指导。
3、加快对已开发的各个景点景进行自然资源秉赋的功能划分和调整。
4、强化对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控制乱占乱建滥挖。
5、根据区域总规对全州旅游线路进行科学设计。如以三直三环的大布局,将全州域的乡村、景点、城镇科学地连接起来。三直;东线、中线、西线。三环:东环、中环、西环。直中划段、环中套环、段中设点、点面结合、点点相连、覆盖全域、带动全局。
6、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乡村、学位、单位。从文明、礼貌、诚信、讲理、守法开始抓起。
7、旅游效益的获取方式。总体改革方向是:门票收入向线路收入转化,直接收入向间接收入转化。以点带面,以面补点的综合运作模式。由景点游引导为环线游,由住城镇引导成城乡一体化,藏民家访由商业式向住家农户体验转化,固定购物点引导成购物街、村自由选择。并加大对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朝圣游的服务力度。
8、加大品牌营销。任何一种产品营销的规律是先有产品再进行营销,再逐步形成品牌。而我们则似乎先得到品牌,后打造产品,大有产品跟不上品牌的感觉,这也许是经济史上少有的“便宜”。这次创业可以说是打造和营销香格里拉品牌的继续和深化。因而,打造品牌和营销可以同步进行。所以,待总体规划出来之日,即可组织营销活动(营销方式不详述)。
八、结语
“做实”香格里拉品牌,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的核心是以全域旅游的手段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维护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当前,无论从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自身发展要求、还是当地群众的期盼等各方面来分析考量,加快推动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主要理由有:
(一)香格里拉落户迪庆二十多年了,尽管在各方面获得了品牌效应,但我们似乎还没有进行过什么是香格里拉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如何将它具体用以指导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研究。至今甚至还在讨论它出自于何典故,是谁先发现了它,以及跟着希尔顿讲神话故事。也似乎没有向世人展现什么样的一个香格里拉的具体目标。因此,从严格定义上讲,对于这一品牌我们还浮在表面,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这也是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二)世人对香格里拉神秘、好奇的心理狂热期已渐渐淡化,接下来开始进入审视和体验香格里拉的需求期。如何满足这一消费需求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竣挑战,也是延续品牌生命力,实现持续、健康扩展品牌效应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旅游开始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物物是旅游设施,处处是旅游环境的全域景区化。而香格里拉是一个区域的品牌而非单项产品或景区的。因而,正迎合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
(四)以全域旅游的观念,把祖国的锦绣山河,悠久文明系统理顺,展现于世,把一个个区域整体建成旅游景区,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就有可能实现。因而,建设“迪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景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