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山窝窝里只有在山里转的土山雀,不会有行程万里的大鹏鸟……
这也许是世俗的偏见,也许是祖辈积攒下来的经验之谈。殊不知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山窝窝里也有飞得高、飞得远的大鹏鸟。
香格里拉组合那“美丽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山坡,星星像珍珠撒满了夜空,呀哩咯……”的美妙歌声飞出了山窝窝,唱响了世界各地。
这个以故乡命名的组合由藏族鲁茸农布、七林旺堆和傈僳族蜂跃宏、余明辉组成,他们出生于云南迪庆的偏远山村,父母都是农民。
先说组合里的鲁茸农布,他不仅出生于农村,而且不是上什么音乐院校出来的科班生。1992年初中毕业后,19岁的鲁茸农布背上简单的行装,沿着山路步行,离开坐落在山腰的故乡亚浪村,开始了他的社会闯荡生涯。他的亲人们都没有想到过,这个没有条件继续读书的孩子居然能靠自己的嗓子闯出一番天地,他的乡亲们更没有想到过,亚浪这个只见燕雀自鸣自乐的小山村,会走出一个名副其实的歌星。
12年的社会闯荡,鲁茸农布从事过8种职业。认识鲁茸农布后你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多才多艺,他没有接触过专业乐理知识,却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弦子、打架子鼓,有很好的乐感和台风,懂木匠活儿,会画藏传佛教壁画,还写一手好书法。
1993年,鲁茸农布与同在康奔公司打工的金宗卓玛在舞台上唱响民歌《阿吾哟哟》,按他朋友们的话说,这首歌让他们小露锋芒,也让他有缘遇到了这个有着共同爱好和追求的姑娘。“那时候整个县城里仅有公司的这个舞台,很简陋,人也不多,我们几个嗓子不错的员工平时做其他工作,需要表演的时候就唱一唱。”鲁茸农布说。
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餐厅酒吧慢慢火红起来。鲁茸农布和妻子开始在香格里拉市的几家藏民家访和酒吧驻唱。“主要是唱民歌,我和妻子都对民族民间音乐有天然的喜好。” 鲁茸农布说,慢慢的,夫妻俩的音乐天赋和表现力被很多人赏识,餐厅和酒吧老板邀约越来越多。鲁茸农布还常被迪庆州歌舞团请去表演。这个从亚浪藏族村寨走出的孩子和他的妻子已经靠嗓子在香格里拉闯出了一片天地。
蜂跃宏和余明辉则出生于维西县攀天阁乡同一个傈僳族家族。从祖辈起,这个家族就是方圆十里内的歌舞好手,他们世代在工农村歌唱,并不曾料到,终有一天,家族中会飞出两只“大鹏鸟”,把这些歌唱到世界各地。
蜂跃宏和余明辉,这两个继承了家族优秀艺术基因的孩子,从小能歌善舞。他们边打猪草边上学,先后考上了云南省的两所不同的艺术专业学校。余明辉学的是西洋乐器大管,蜂跃宏则学习美声唱法。
到了专业的艺术学校之后,这两个来自农家的孩子才发现自己是同学中的异类:乐理知识基础为零,甚至没有见过钢琴,期末考试时,他们“义不容辞”地考了全班倒数。但是,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凭着对音乐的酷爱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练琴,两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到毕业前夕已名列前茅。“当时真是苦啊,上小学就要跑学几公里,家人为了供我读书,几乎卖掉了所有家产,连家畜都没有剩下几头(只),不好好读书真的说不过去。”蜂跃宏说。而余明辉呢?他三岁丧父,是被母亲和三哥拉扯长大的。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去省城读书交不上1000元的学费,后来是他的三哥忍受着打摆子(虐疾)的痛苦,在深山里干苦工挣钱垫上的。
毕业后,相差三岁的他们一前一后进入迪庆州民族歌舞团。2002年,努力自学编曲并不断寻找着比美声唱法更合适自己的蜂跃宏和在团里当乐手兼歌手的余明辉组成了一个叫腊克(傈僳语,意为犁头)的组合,并以一首傈僳族民歌夺得全国民间歌舞乐大赛银奖,坚定了他们做民族音乐的决心。
这些并不广为人知的前缘,促成了他们共同的2005年——这几个在香格里拉音乐界爬摸滚打的佼佼者走到了一起,并以故乡命名,以同样的音乐追求南征北战。他们穿行在国内外民族民间文化舞台,致力于香格里拉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传承。
随着登上更广阔的艺术殿堂,香格里拉组合的名字越来越响,他们的歌声传得越来越远。鲁茸农布被特招为州歌舞团员工,组合成员均被破格提升为国家级演员。
“几年歌唱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香格里拉组合人生的真实写照。当有人问他们歌怎么唱得这么好时,组合成员们总会风趣地说:“我们的歌声里有童年放牛羊时候目之所及的开豁与优美,有故乡民乐从血脉深处的浸润,有对各级部门各界人士赏识与帮助的感恩,还有追梦生涯的艰辛,所以你听到的歌声才觉得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而当问到最令他们欣慰的事情时,这几个出身农家,为了读书或者因为读不上书吃尽苦头的人总是异口同声地说:“现在公路就通到大门口,娃娃们不用跑学,还有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可以拿,农民种粮有粮种补贴、老人有高龄补助、生病有新农合,住房还有安居工程等。有了这样的条件,相信迪庆会出现更多的歌舞艺术好苗苗。”
在民族民间文化舞台自由穿行,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培育民族音乐好苗苗……今天的香格里拉组合,就是那一只山里飞出的大鹏鸟,他们正引领着迪庆民族音乐飞出山窝窝,飞向五彩“中国梦”。